预见2021|郑赟:2021年汽车销量同比上涨6%到8%

首页 > 汽车 > 新能源汽车 > 正文 2021-06-22

发表自话题:2021年二三四五股票前景


玉鼠追冬去,金牛送春来。

2020年渐行渐远,中国汽车行业在风雨中前行。在经历了2020年的V型反转之后,2021势不可挡的来了。

春节前,在《致敬2020 | 中国汽车大有作为》一文中,智库君回顾了中国汽车产业所经历的非凡2020,我们试图透过2020年中国汽车发生的点滴事迹,预见2021年汽车业的新变化、新格局、新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在后疫情时代下迎来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一月的开门红之后,今年整体车市能否走出颓势实现正增长?新能源汽车业的前景和竞争格局将会发生何等变化?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跨界合作中互联网企业和车企之间的竞合关系将走向何方?

时不我待,基于以上问题,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正式推出《预见2021 | 十问中国汽车》系列访谈,邀请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的专家们,对2021中国汽车未来的格局和趋势进行预判,本期对话的智库专家是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

谈及对今年车市的预期,郑赟表示:“从整个大市场角度来看,2021年汽车销量将在2020年销量基础上上涨6-8%左右。2020年疫情对于车市月度销售曲线造成一定冲击,2021年应该能回到2019年的水平。”

1月份,乘联会发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显示,特斯拉Model 3(参数|图片)以13.7万辆位居榜首,五菱宏光(参数|图片)MINI(参数|图片) EV和欧拉R1分别以11.28万辆和4.7万辆位居其后。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是否依然一骑绝尘?

郑赟认为:“从单一车型角度来看,特斯拉2021年依然能够做到第一名,主要原因包括特斯拉产品的极简主义、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差异化卖点、从用户端角度出发的打法等。同时特斯拉超充桩等基础设施的铺设,以及特斯拉上海工厂二期三期的建设也助力其产能进一步向上。此外,从产品谱系来看,Model Y(参数|图片)降价,以及最近有消息称特斯拉可能推出偏低价的车型等也赋予特斯拉巨大的潜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存量市场竞争,郑赟认为,自主品牌需要不断修炼内功提升实力。他告诉智库君,“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第一,要提高自己的品牌溢价;第二,产品方面要打造差异化标签,比如宝马主打运动、奔驰主打豪华、丰田主打性价比等等;第三,做好全周期的用户服务,抓住新新人类-95后、00后新一代消费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窗口。”

第一问——大市场

智库君:过去三年,我国汽车销量分别为2808万辆、2577万辆、2531万辆,对于2021年,您有着怎样的预测?

郑赟:从整个大市场角度来看,2021年汽车销量将在2020年销量基础上上涨6-8%左右。中国乘用车市场从2018年下半年进入平缓增长期,按照GDP的增幅以及罗兰贝格的预测模型,从当下到2030年中国车市随着GDP的增长也会呈现微增,我们预测未来十年大概出现3.2%的增幅。2020年疫情对于车市月度销售曲线造成一定冲击,2021年应该能回到2019年的水平。

第二问——新能源

智库君: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30万辆,2021年您觉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走势如何?

郑赟:乘用车方面,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大概是520万辆左右。2021年新能源销量预计达到160万台,同时2030年40%的新能源渗透率目标有望提前达成。最近三年商用车高速发展,相对而言2021-2025年间会在近期高点上有所波动。

智库君:在新能源汽车的具体细分市场,纯电动、插混、增程式、氢燃料电池汽车,各自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

郑赟:未来十年新能源乘用车的主要产品类别还是以纯电和插混为主。从市场的增长速度和渗透率来看,2030年纯电占比能达到80%左右。2021年在动力总成端,纯电大概占比65%左右,插混在35%左右。燃料电池在乘用车上的渗透率比较低,因为其在供应链和商业化方面,还有许多技术工作要做。

第三问——特斯拉

智库君:特斯拉2021年在中国还能一骑绝尘吗?

郑赟:我个人认为,抛开五菱宏光MINI这种特殊产品,从单一车型角度来看,特斯拉2021年依然能够做到第一名,主要原因包括特斯拉产品的极简主义、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差异化卖点、从用户端角度出发的打法,比如探索按月付费、按功能付费等商业模式等,此外特斯拉超充桩等基础设施的铺设,以及特斯拉上海工厂二期三期的建设也助力其产能进一步向上。从产品谱系来看,Model Y降价,以及最近有消息称特斯拉可能推出偏低价的车型等也赋予特斯拉巨大的潜力。

智库君:近日特斯拉在日本美国宣布降价,最高降幅达24%,已经是2021年以来第四次降价,特斯拉频繁降价,您怎么看?

郑赟:我认为特斯拉作为科技公司,打法十分清晰——作为一个科技产品,直面消费者的口径就是终端一口价,如果成本控制得好或者产品有更新就降价,让利给消费者。如果让消费者去做判断,在十家4s店里面一家家比价,或是接受一口价但潜在可能会降价这两种情况,我觉得可能会有消费者愿意接受一口价的形式。

智库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郑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可以概括为:特斯拉对上造车新势力,也会遇上传统燃油车的电动车品牌。其中大众、奔驰、宝马等一定程度上将实现对燃油车份额的替代,相对来说我更期待国内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力,包括吉利、上汽、长安、广汽、一汽、比亚迪等,2021年他们需要在产品力、品牌力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上再上一个台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

第四问——造车新势力

智库君:2021年造车新势力的新入局者恒大、拜腾、FF等还有机会吗?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头部企业,面临怎样的挑战?

郑赟:从市场容量端来看,新入局的造车新势力是有机会的,但前提是新势力们能否精准定义出其种子客户,是否从研发到销售到售后一整套服务环节上围绕种子客户去发力。从时间窗口上来看,现阶段新能源市场在快速发展,自主品牌向高端发力,合资品牌在从燃油车逐步向电动车过渡,头部造车新势力慢慢站稳脚跟。

新品牌进入市场要精准定位种子用户,按照研发、生产、售后全服务周期去开展,同时要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未来五年可能只有3-5家的新势力能够活下来。

第五问——市值与泡沫

智库君:2020年造车新势力股价市值齐涨,2021年威马、爱驰、哪吒、零跑等均表示下半年上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前景如何?是否存在泡沫?还有多少增长空间?

郑赟:估值一般是从企业的主营业务以及其所处的阶段,根据不同的估值方法去探讨的,目前新造车势力的估值从传统车企的估值方式去判断是偏高的,但是我们要留意的确不少新势力是以科技企业,用户企业来定位自己的发展愿景的,这就需要我们客观的来判断估值。因此造车新势力的估值只要市场buy in,我认为它不一定是泡沫,这是其一。

第二,涉及到对标的情况,基本上对于所有造车企业来说,未来一旦进入市场,不外乎三个品类:汽车公司品类、用户公司品类、科技公司品类。特斯拉目前市值达到8000亿美元,它更多的是被定义为一家科技公司;蔚来定位在传统汽车产业之上,加上用户汽车公司的概念,因此我认为它们的估值目前是合理的。但如果将所有的公司全部划分在汽车公司范围里面,它们本身的基础和背景不一样,没有办法一概而论。

第六问——地方资本

智库君:蔚来牵手合肥、小鹏落户广州、珠海投资FF,尽管2020年博郡、赛麟爆雷,地方政府投资热情不减,怎样看待各地纷纷打造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热潮还能持续多久?

郑赟: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或者说对于车企的投资热情在未来两三年之间应该基本上告一段落。只有市场上有好的标的,地方政府才能探讨投资机会。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态度积极也无可厚非,涉及到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

第七问——电池之争

智库君:韩国电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快速扩大,宁德时代的市场霸主地位遭到威胁,比亚迪刀片电池外供进展缓慢,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如何与日韩参与全球竞争?

郑赟:所有产业不可能一家独大。对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来说,它们最重要的是中国本土市场,在此基础上把握住在中国本土成功的主机厂,并和他们进行深入的业务绑定,这是成功的关键。其次重要的是关于电池的回收循环利用,充换电,电池本身产品的技术升级与突破等。

第八问——中外之争

智库君:中国汽车市场仍然处在调整期,您怎么看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的竞争?中国自主品牌需要如何提升实力?

郑赟: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第一,自主品牌的品牌一定要高端化,或者说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品牌溢价,这是自主品牌接下来几年一定要做的一件事。第二,产品方面要打造差异化标签,比如宝马主打运动、奔驰主打豪华、丰田主打性价比等等,目前自主品牌核心差异化的标签不够明确。第三,做好全周期的用户服务,抓住新新人类-95后、00后新一代消费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窗口。

第九问——股比放开

智库君:中国扩大开放,合资股比将在2022年全面放开。您怎么看待中外双方的股比博弈?中方需要做些什么?

郑赟:首先通过多年的合作,中外双方对于各自的价值和贡献,都已经有了比较客观和深刻的理解。其次股比放开后,双方若想进一步深入合作,要看外资公司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把其研发、技术等更好地引入合资公司中来。站在中方的视角,中方可能更多的要做好自身品牌的研发,完善消费者全周期服务,提升竞争力,逐步提高中方在合资公司的话语权。

第十问——跨界造车

智库君:吉利联手富士康开启代工模式,您怎么看传统车企的“代工”?

郑赟:代工模式是挺好的一个尝试。消费者对于代工模式的接受度是高的,消费者其实不排斥车是自造的或是代工的,消费者只对自己能够感受到的产品和服务做出评价,对于消费者无法感知的部分,其实只要主机厂做好相应的员工培训以及车间管理、生产管理、交付管理等等,是完全没问题的。

智库君:除代工模式之外,百度联手吉利亲自下场造车、阿里联手上汽推出智己汽车、华为牵手北汽长安,互联网公司与车企的合作边界越来越模糊,您怎么看这种合作模式,如何互联网和车企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郑赟:汽车在未来10年肯定会实现智能化提升的一个跳跃,更多体现在车的智能化能力,其中又以智能座舱、以及场景化的自动驾驶作为主要代表。换言之,一旦这个车有智能座舱,同时又能够提供场景化的自动驾驶,我们就认为它是一台智能汽车。

在这个前提之上,未来10年会出现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车企之间的配合,因为最终的产品形态单靠互联网公司或单靠车企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需要两个行业之间的深入合作和配合。


标签组:[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产业] [汽车] [特斯拉] [电动汽车] [汽车产业] [汽车市场] [美国智库

上一篇2021年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下一篇2021年,新消费的6大趋势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