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1|左延安:互联网联手车企是中国汽车由大到强的重要途径

首页 > 汽车 > 新能源汽车 > 正文 2021-06-22

发表自话题:2021年二三四五股票前景

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2020年跌宕起伏的V型反转之后,2021势不可挡的来了。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在后疫情时代下迎来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一月的开门红之后,今年整体车市能否走出颓势实现正增长?新能源汽车业的前景和竞争格局将会发生何等变化?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跨界合作中互联网企业和车企之间的竞合关系将走向何方?

时不我待,基于以上问题,从今天开始,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正式推出《预见2021 | 十问中国汽车》系列访谈,邀请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的专家们,对2021中国汽车未来的格局和趋势进行预判,本期对话智库专家为江淮汽车前董事长左延安。

“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会呈现结构性增长,增幅预计在10%左右。”左延安表示。

他认为,2021年很可能是新能源汽车步入成长期的元年。特斯拉继续领跑电动智能汽车的市场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随着本土新造车势力的崛起和全球传统优强车企电动化转型的加速,市场份额会发生新的变化。

“从长远看,传统优强车企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军。”左延安表示。

第一问——大市场

智库君:过去三年,我国汽车销量分别为2808万辆、2577万辆、2531万辆,对于2021年,您有着怎样的预测?

左延安: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会呈现结构性增长,增幅预计在10%左右,商用车将难以继续2020年的高增长。高端乘用车仍将领跑乘用车市场。以上判断,一是基于市场周期规律,二是基于后疫情时期需求端的购买力不均衡分布的现状。

第二问——新能源

智库君: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30万辆,2021年您觉得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走势如何?在新能源汽车的具体细分市场,纯电动、插混、增程式、氢燃料电池汽车,各自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

左延安:2021年很可能是新能源汽车步入成长期的元年。从需求侧看,高端市场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低端市场开始发力,中端市场蓄势待发。从供给侧看,以蔚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锐,产品越来越丰富,技术也日渐成熟;丰田、大众等传统优强车企已加快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节奏;一众本土车企在2021年亦将有不俗的表现。

第三问——特斯拉

智库君:特斯拉2021年在中国还能一骑绝尘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左延安:特斯拉2021年继续领跑电动智能汽车的市场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随着本土新造车势力的崛起和全球传统优强车企电动化转型的加速,市场份额会发生新的变化,从长远看,传统的优秀车企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军。

第四问——造车新势力

智库君:2021年,造车新势力的新入局者恒大、拜腾、FF等还有机会吗?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头部企业,面临怎样的挑战?

左延安:新能源汽车在培育期和成长期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政策逐渐让位于市场,市场竞争强度明显加大,若新入局者既没有造车背景又没有IT产业的背景,进入的难度则更大。

对于目前小有成就的造车新势力,必须认清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逻辑,即好技术不等于好产品,好产品不等于好商品,仅有好商品亦不一定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的企业可能会折在好产品向商品的进化过程中,有的会止步于好商品的阶段,唯有系统化运作,保持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第五问——市值与泡沫

智库君:2020年造车新势力股价市值齐涨,2021年威马、爱驰、哪吒、零跑等均表示下半年上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前景如何?是否存在泡沫?还有多少增长空间?

左延安:一个新兴产业在成长阶段受到资本的追捧是正常现象,有泡沫亦不为怪。往后新能源汽车整车投资仍有机会但风险会急剧上升,产业链上游如核心零部件及新材料仍有很好的投资价值。

第六问——地方资本

智库君:蔚来牵手合肥、小鹏落户广州、珠海投资FF,尽管2020年博郡、赛麟爆雷,地方政府投资热情不减,怎样看待各地纷纷打造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热潮还能持续多久?

左延安:地方政府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热情一向高涨,以至出现汽车企业绑架地方政府的情况,但投资新能源汽车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加上地方政府长官偏好和决策的盲目性,已经出现投资失败的案例。地方政府要提高投资的成功率,首先要选好项目尤其是项目团队,再是选择好投资切入点。随着投资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的骤增,地方政府投资新能源汽车也会渐趋理性。

第七问——电池之争

智库君:韩国电池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快速扩大,宁德时代的市场霸主地位遭到威胁,比亚迪刀片电池外供进展缓慢,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如何与日韩参与全球竞争?

左延安:当下动力电池现在的出货量固然重要,从长远看并不是动力电池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由于电动汽车尚属成长期,整个产业链出在不断的技术迭代的过程中,要获得长期竞争优势,首先是对电池技术发展趋势的精准识别和核心技术的掌握,再是基于未来新型电池的技术实现和包括材料在内的产业链的构建,三是与整车物理搭载及整车控制软件的协同。

第八问——中外之争

智库君:中国汽车市场仍然处在调整期,您怎么看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的竞争?中国自主品牌需要如何提升实力?

左延安:近几年,中国品牌从大汽车集团到民营车企不乏有表现上乘的企业,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是中国品牌汽车的希望。整体上看,传统汽车技术和品牌与外国车企尚有一定差距,要缩小差距实现反超,必须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融为一炉,实现超越”的方针,坚持基于学习创新的系统创新,战略定位要准,策略实施要快,尤其要加快汽车软体技术及产品研发能力建设,利用我国巨大的汽车新增市场和更新市场,抓住汽车产业数字化的机遇,实现中国品牌由局部突围到全面崛起。

第九问——股比放开

智库君:中国扩大开放,合资股比将在2022年全面放开。您怎么看待中外双方的股比博弈?中方需要做些什么?

左延安:绝大多数合资车企中方出资人是政府,因此,股比问题由政府讨论、深思、更有实际意义。

第十问——跨界造车

智库君:吉利联手富士康开启代工模式,您怎么看传统车企的“代工”?除此之外,百度联手吉利亲自下场造车、阿里联手上汽推出智己汽车、华为牵手北汽长安,互联网公司与车企的合作边界越来越模糊,您怎么看这种合作模式,如何互联网和车企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左延安:互联网和车企之间,就我国的工业文明而言是“合则两利,离则俱伤”。从全球化的竞争格局看,在我国互联网与车企联手可能是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实现途径。关键是合作方式。以资本为纽带,通过相互持股的方式,以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为原则,决定控制权,在此基础上重构企业组织和运营流程,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仅仅是战略合作、联盟以及一般的整零关系,都难以实现产业融合和能效倍增的效果。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威马汽车战略运营副总裁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平安集团智慧企业副总经理兼CSO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标签组:[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产业] [汽车] [特斯拉] [电动汽车] [新能源技术] [汽车企业] [汽车产业] [汽车市场] [互联网汽车] [延安时期] [企市场

上一篇2018年第50期(12月10日

下一篇朱丹蓬谈2021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新生代正在重构行业发展模式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