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情况及相关思考

首页 > 财经 > 基金 > 正文 2021-06-02

发表自话题:基金的三大特点

王之江  王星星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分析了货币市场基金对货币供应量、存款结构、其他理财产品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对比了我国与发达国家货币市场基金在规模、投资者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最后对促进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

货币市场基金  利率市场化  流动性  风险防范

货币市场基金(以下简称“货币基金”)是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基金份额申购、赎回的基金。近年来,我国货币基金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美元流动性紧张,机构资金纷纷从风险资产和避险资产转向货币基金。在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货币基金对于支持实体经济、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和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作用。从国际国内环境看,未来我国货币基金规模将继续上升,但收益率将降至低位。同时,由于当前全球环境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国需进一步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高度关注货币基金的风险。

我国货币基金发展历程与特点

(一)我国货币基金发展历程

我国货币基金的发展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创建期(2003—2005年)。2003年9月,监管层面开始推动和规范货币基金的发展。2003年12月,我国首批3只货币基金发行,到2005年末货币基金规模已达到1868亿元。

第二阶段,稳步发展期(2005—2010年)。这一时期,由于股市下跌,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大量资金流入货币基金,仅2008年货币基金规模增速就高达250%。后期由于股市回暖和银行理财产品竞争,货币基金规模有所收缩。[1]

第三阶段,高速扩张期(2011年至今)。2011年,监管层面放开货币基金投资协议存款的比例限制,货币基金规模再次迎来大幅增长。2013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货币基金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货币基金规模从0.7万亿元猛增至7.57万亿元。

未来,一方面,我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将保持不变,货币基金规模仍有稳定增长的基础。另一方面,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总基调下,伴随金融机构向企业合理让利的各项举措落地,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率下行已成趋势,这将带动货币基金收益率进一步下降。同时,由于货币基金与银行理财创新产品竞争加剧,叠加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对投资者吸引力有限,未来货币基金规模继续高速扩张的可能性不大。

(二)主要特点

1.资产配置久期短,兼具流动性和收益性

现阶段我国货币基金投资标的以现金类资产为主:一是银行存款、结算备付金等,占比约六成;二是短期债券类资产,包括同业存单、短期国债等,占比约三成;三是其他如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占比约一成。因此,货币基金总体表现出久期短、兼具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特征。

2.审慎监管是货币基金发展的主基调

随着近年来货币基金的快速发展,监管层面对货币基金的管理逐步完善和细化,并重点防范流动性风险。2016年2月,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20号,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2017年8月,在国际主要国家对货币基金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7〕12号),设置专章对货币基金的规模、投资品种、集中度、久期、信息披露等作出特别限制,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同时限制采用摊余成本法核算的货币基金规模。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简称“资管新规”)及其实施细则的发布对货币基金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货币基金规模增速有所下降。

3.打破隐性刚性兑付是大势所趋

根据会计核算方式的不同,货币基金可分为固定净值型和浮动净值型两种。固定净值型货币基金使用摊余成本法保持面值稳定,暗含了刚性兑付和类保本机制。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份额的定价、申购、赎回均以基金资产的市场价值(或管理人确定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其净值会产生波动。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货币基金监管趋严,打破刚性兑付已是大势所趋。但采用浮动净值计价,货币基金将丧失净值稳定性和保本性的优势,对市场的吸引力将下降,这也对基金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货币基金的主要市场影响

(一)具有放大货币供应量的效应

货币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流动性。尤其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部分货币基金已实现部分规模实时赎回,最迟可于“T+2”日内完成赎回。由于货币基金中有较大比例投向银行同业存款,而此部分款项无需向央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货币创造乘数,放大货币供应量。201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完善货币供应量中有关货币基金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类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基金取代货币基金在银行的存款(含存单),货币基金正式被纳入广义货币(M2)。

(二)影响存款结构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为货币基金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投资者在银行存款与货币基金份额之间可实现灵活转换、零星存款随时存取,货币基金的发展对存款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一是由于货币基金收益通常高于活期存款,流动性又高于定期存款,大量银行存款转换成货币基金。二是货币基金将分散的资金集中为大额资金,掌握了同银行协商的主动权,通过资产配置将部分资金转化为银行同业存款,从而将银行普通存款转换成了同业存款。

(三)对其他理财产品具有替代效应

货币基金除了对银行存款具有替代效应之外,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短期理财基金、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点对点借贷(P2P)等产品也具有替代效应。在资管新规的要求下,采取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短期理财基金面临整改压力,大量短期理财基金的到期资金流向货币基金。而在余额宝、零钱宝、P2P产品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发展初期,货币基金规模和P2P产品规模同步快速增长,但在P2P产品“爆雷”的影响下,其规模持续萎缩,资金流向货币基金的趋势较明显。

(四)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是利率市场化是货币基金发展的原因和动力。美国货币基金起源于突破政府管制存款利率上限的需求,而在我国,未完全放开的存款利率与市场化的货币利率之间的利差是货币基金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是货币基金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利率传导效率。货币基金将居民活期存款转化为金融机构同业存款,能够有效满足居民的投资需求与货币市场的融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利率传导效率。

三是利率市场化需要活跃的货币市场和高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基金具备高流动性,能够活跃货币市场交易,进一步推动银行负债端利率市场化。这对于形成有效的市场利率体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流动性风险值得关注

一是货币基金是银行活期存款的重要替代产品,与活期存款一样可能遭遇“挤兑”、面临流动性风险。

二是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是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者,集中度较高,且目前机构定制基金发展较快,若市场出现极端情形,机构投资者大规模集中赎回将进一步加剧货币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三是货币基金是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当遭遇“挤兑”时,货币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可能传递至其他金融市场。

我国货币基金发展情况与发达国家的对比

(一)市场规模

从货币基金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来看:截至2020年6月末,美国货币基金规模已达4.6万亿美元,与上年GDP之比约为21.9%;我国货币基金规模为7.57万亿元,与上年GDP之比约为7.6%左右。相比而言,我国货币基金规模占比明显较低。不过,当前我国互联网货币基金发展迅速,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在满足投资者现金理财核心需求的基础上,还深入居民日常生活,满足购物、转账、缴费等消费需求。互联网货币基金已成为移动互联时代重要、便捷的现金管理工具,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货币基金的发展壮大。

(二)投资者类型

美国货币基金的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占比曾高达80%,随着其发展,机构投资者持有规模占比逐渐上升,目前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占比仍可达到约40%的水平。从我国货币基金总体情况来看,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且类型较为单一,其中银行持有规模占比曾超过60%,其次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三)投资范围

美国货币基金可选择配置的资产范围较广且配置较为均衡,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票据、回购协议及美国政府和机构的债券等资产均在其投资范围中。在我国货币基金的资产配置中,占比最高的是银行协议存款与债券,而且《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对货币基金投资AAA级以下的品种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

(四)监管要求

一是分类监管方面。美国以投资者属性区分货币基金,我国目前以交易属性作区分。

二是估值方法方面。美国只有机构信用类货币基金可采用市价估值法,其他货币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我国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货币基金采用摊余成本法,鼓励使用市价估值法。

三是赎回门槛方面。美国货币基金周度流动性资产占比若低于30%,即可暂停赎回或收取不超过2%的赎回费。我国货币基金现金类资产净值占比在低于5%且偏离度为负时,才征收赎回费或采取延期办理赎回等措施。

四是流动性要求方面。美国《投资公司法》中经修订的“2a-7规则”要求货币基金每周内能变现的资产不得低于30%,日内流动性资产不得低于10%,低流动性资产不得超过5%。我国《办法》则要求货币基金5个交易日内能变现的资产不得低于10%,其中现金、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不得低于5%,流动性受限资产不能超过30%。

五是透明度要求方面。美国每日公布货币基金流动性资产比例及前一日申购赎回情况,并每月公布其资产类型及市值。我国则鼓励货币基金管理人自愿增加信息披露的频率和内容。

对促进我国货币基金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把好货币基金市场准入关

货币基金跨市场的募集和投资对分业监管提出了挑战,无证销售、夸大收益、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给货币基金发展带来隐患。应大力推动监管部门协调合作,加强统计监测,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加强货币基金募集管理,根据市场发展状况不断完善货币市场监管法规及条例,以引导货币基金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期限匹配管理,严控多层嵌套

虽然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是金融机构获取收入的重要方式,但期限错配加大了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难度,过度的期限错配则潜藏着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强对货币基金的久期管理,减少和消除货币基金资产端和负债端期限不匹配的问题。

同时,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大量“创新”产品诞生,其中不少产品通过多层嵌套设置了极为复杂的交易结构以规避监管要求,造成资金空转。对此,监管部门应对货币基金进一步加强穿透式监管。

(三)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

要做好货币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明确其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引导货币基金回归流动性管理工具和低风险投资产品的本源。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于2010年和2014年先后两次进行货币基金改革,显著加强对其流动性的监管,包括提高流动性资产比例、限制低等级高风险资产比例、缩短加权平均期限(WAM)和加权平均存续期(WAL)、设置赎回门槛等。我国可借鉴其经验,在流动性资产比例、期限、赎回门槛等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货币基金监管指标。同时,对于可能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系统重要性货币基金,执行更严格的监管标准,并将其纳入央行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四)加强投资者保护和教育,打破“保本保息”预期

在资管产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被提到重要位置。近年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体经济增长承压,金融市场风险不断暴露,投资者遭遇损失的事件时有发生。应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和教育,培育其健康的投资理念,打破投资者认为货币基金净值只涨不跌的潜在认识。要求基金销售机构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风险,禁止对投资者进行“保本保息”宣传,降低投资者对货币基金非理性的高收益预期。

(五)引导货币基金和商业银行合理竞争

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货币基金的发展推动了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变革与创新,二者竞争性的金融供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符合个性需求的选择,但货币基金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应合理适度。为应对货币基金对银行活期存款和理财产品的冲击,商业银行在不断推出创新型现金管理产品,同时设立理财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进一步拓展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空间。相较货币基金,特别是互联网货币基金,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在风险定价和管理方面的强大优势,推出更符合客户消费习惯和投资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注:1.参见姜超,姜珮珊,李波. 货币基金的前世今生与未来[R]. 海通证券,2017-10-12。

参考资料

[1]明明. 货币基金,辉煌难续?[J]. 金融博览(财富),2018(10):44-48.

[2]涂晓枫.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系统性风险研究[J]. 金融与经济,2019(6):29-36.

[3]赵新江.货币基金“失宠”[J]. 理财,2019(7):44-45.

[4]赵艳超,郭于玮,鲁政委. 货币基金困局[R]. 兴业研究,2019-1-27.

[5]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R/OL].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8-11-3.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标签组:[时政

上一篇买权益基金,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_摩根

下一篇机构论市:有色金属板块走强 行情惊现三大特征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