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时代,私募的优势还能有多少?

首页 > 财经 > 投资 > 正文 2021-05-16

发表自话题:理财公募和私募的区别

作者:净值风云

【摘要:公募与私募本没有优劣之分,作为工具,看重的是投资人如何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但综合成本的角度来看,公募在税费、业绩、持有成本、投研稳定性四个方面对私募拥有明显的优势】

2014-2017年资产管理行业的大跃进,造就了私募的繁荣发展,一批公募基金经理纷纷自立门户,成立私募基金,其中不少公募时代的知名基金经理成立私募后,产品份额即遭到哄抢,一度万人空巷的景观,私募基金一度成为高收入、高净值客户和各类大型机构的专属投资对象,以其高昂的认购门槛,把广大普通投资者挡在门外,略带一丝的“歧视”之嫌。

这,纯属误读!

私募之“私”与公募之“公”是募集资金方式的区别,并不是私有于特别阶层的投资产品,更不代表未来的收益高低, 在投资对象和投资方式上两者并无显著的差异。

过去几年,金融从业者拿来比较公募和私募时,通常的措辞是这样的:

公募:追求相对收益及排名;申赎费率高,少有激励机制;门槛低;投资限制和仓位限制多;被动赎回风险较大。

私募:追求绝对收益;固定费用少,激励机制更强;门槛高;投资及仓位管理灵活;规模灵活;客户需求定制化等等。

这些带有幸存者偏差的比较,得到了“私募比公募好”的结论,不知误导了多少机构与基民,私募与公募,到底谁更好? 配置的角度看,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均是投资配置的工具,区别在于工具的形态,如何最大化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提高到期的收益率,才是投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核心,而不是盲目地在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做艰难的二选一。

小编就从投入成本的角度来对两种投资工具做一番比较:

1、节税筹划

2018年的资管新规对资管产品正式开征增值税,在政策导向上,公募基金具有优于私募基金的税收套利优势,即公募基金按3%的简易计税方法,且在买卖债券、股票时的差价免征增值税,这是除社保产品外,唯一具备税收“优势”的产品形态。



中大型私募指数在2016年1月8日2018年8月3日这段时间里的收益表现非常一般,虽然有过在17年度的辉煌,但在18年8月,收益率仅有5.49%和7.44%,这一水平在同时段,全部开放式基金中有570只基金收益率是高于20亿和100亿私募指数,这个收益率在同期公募基金的排名中,仅排在18%的位置。



虽然存在部分私募业绩出众的概率,但作为指数衡量的是市场平均表现,仅在过去2年多的表现里,私募的业绩回报并没有比优秀的公募高出多少。

3.发展路径

从近两年头部私募的发展路径看,诸如景林资产、凯石、朱雀、鹏杨、博道基金纷纷获得公募基金的牌照,甚至债基大佬鹏杨投资在获得公募拍照后,随即宣布终止其私募业务,面对私募对公募快速的份额侵蚀,为何头部的私募们仍然要重金获取公募牌照?

不仅是投资人门槛降低,想必更大的原因是承载委外资金上的成本优势和投研优势:

从成本优势讲,公募对投资人的成本更低,前端可以协商的申赎费和固定的管理费外,没有额外的费用,极低的综合成本对委外资金极具优势;

从投研优势看,优质公募产品背后有庞大的投研团队支持,认购一个产品实际上是认购了基金经理+投研实力,这种明确的分工和组合,使优秀的基金经理很难出现风格漂移和业绩变脸,而私募基金产品很难建立完备的投研团队,这使基金业绩过分依赖投资经理的表现,风格飘逸和业绩变脸的概率更大。

从综合成本的角度来看,公募在税费、业绩、持有成本、投研稳定性四个方面对私募拥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很大程度是来自制度红利(包括网下打新的份额),在同等实力和水平的基金经理管理下, 公募产品天然的会有额外几个点的超额收益,这就是制度红利的价值!

而对私募来讲,经过草莽的发展,资管新规下的“一法六规”对行业发展提出极苛刻的环境,这是对过去几年繁荣泡沫的技术挤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私募的头部效应也愈发明显,跟不上监管和实力不稳定的私募也注定被淘汰。

在权益市场低迷、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私募未来几年会迎来较大的成本压力和业绩压力,而曾经傲人的 绝对收益等灵活的产品机制也逐步被公募产品所借鉴,过去对私募、公募认识上偏见一定会被市场所纠正,剩下的就看投资人能够像那批提早上岸转型的头部私募那般,意识到市场的深刻变化。


若想对更多基金进行深度分析与评价,可给小编留言或私信,小编会逐一回复大家的提问!

·END·——基民学习笔记,让基金理财不再有坑!

往期精彩回顾

警惕基金风格漂移!

拒做百亿基金接盘侠!

深度评价:诺安中小盘与安信价值(上)

深度评价:诺安中小盘与安信价值(下)


特别声明:本文中的观点或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所载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信息,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作者于发布文章当日的判断,文章所指的基金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益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微信号可能发出与本文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该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文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要约、投资推荐或建议。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出自“基民学习笔记”微信公众号!

标签组:[投资] [基金] [私募基金] [私募机构] [集合资产管理] [私募股票

上一篇理财、信托、私募:资管新规粉碎旧秩序,金融新生态如何建立?

下一篇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哪个好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