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事件」是财务造假吗?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首页 > 财经 > 股票 > 正文 2021-07-19

发表自话题:炒股养家从3万到千万

继2014年“扇贝出逃”以来,獐子岛集团2018年再次发生“扇贝集体死亡”,两次“黑天鹅事件”为獐子岛集团带来巨额亏损。股价暴跌、资金困难、巨额损失的背后只是扇贝养殖问题这么简单吗?股东利益的损害职能问责海底的扇贝吗?显然不是的,“海上蓝筹股”獐子岛集团是如何酿成如此巨大的危机的呢?下面分五大部分讲述这次事件始末。

一、事件背景

獐子岛公司始创于1958年,前身为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2001年4月7日,经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政(2001)84号文件批准,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初始注册资本7632万元,吴厚刚担任法人代表。2006年9月28日,獐子岛公司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上市。

獐子岛公司先后被誉为“海上蓝筹”、“海底银行”、“海上大寨”、“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等,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在海洋生物技术支撑下,以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等为主业,集冷链物流、海洋休闲、渔业装备等相关多元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产业。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秉承“耕海万顷,养海万年”的生态理念,在黄海北部建成了规模化、标准化、世界级现代海洋牧场,覆盖海域面积1600平方公里,其生态价值和实践成果获得世界关注和认可。在大连、山东、福建等地设立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全国现代种业示范场、国家级虾夷扇贝良种场、国内一流的育养基地,孕育出绿色健康的海珍品,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二、百事大吉前景春——改制上市,领跑业内

2001年,獐子岛公司成功完成股份改制;2002年,公司向吴厚刚进行定向增发,吴厚刚成为董事长公司增加注册资本848万元,变更后注册资本变为人民币8480万元。2006年,根据公司股东大会决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公告,宣布獐子岛公司将于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共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83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后注册资本变更为11310万元。2008年根据股东大会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10股,转增后注册资本变为22620元。2010年3月通过权益分派方案,公司以现有总股本226200000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5元人民币现金,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

獐子岛发展战略围绕“三大资源”和“三个支撑”展开,三大资源指海洋牧场、海洋渔业、高原泉水,三个支撑指冷链物流、渔业装备、休闲渔业,逐步发展建成“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海洋牧场资源整合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供应链保障平台、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O2O消费者服务平台”,实施“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流通”的经营策略,加速推进“市场+资源”战略,实现“食材”企业向“食品企业”转型升级。獐子岛以海产品养殖加工、海外贸易运输为主要经营范围,目前是国内最大海珍品底播增养殖企业,其虾夷扇贝养殖面积居全国首位,独立开发海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经过几年迅速发展,獐子岛公司逐渐形成了以丰富的海洋资源、先进的技术、广泛的销售渠道为主的几大核心竞争力。

三、 “扇贝跑了!”

2014年10月15日,獐子岛公司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2014年10月30日晚间,獐子岛股份有限公司因海底播种事项停牌近20天后,发布了公司三季度报告、业绩预告修正、投资者交流说明会等一系列公告。公告宣称由于北黄海遭遇异常冷水团侵袭以及冷水团携带大量盐分,公司于2011年和2012年在海里播下的价值7亿元、面积达100多万亩的虾夷扇贝遭灭顶之灾,全部绝收,造成巨额亏损。獐子岛公司预计盈利的前三季度报告不得不进行修正,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亿元。

这成为了2014年A股市场最大的一起“黑天鹅事件事件”,史称“獐子岛冷水团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场受到震惊,各方开始猜测分析,关于獐子岛成为第二个“蓝田股份”的传言甚嚣尘上。獐子岛所给出的关于巨亏的解释,市场各方并不买账,笑称其为“扇贝跑了”。獐子岛公司运营现状和财务数据显示,“扇贝出逃”事件背后存在诸多可疑之处。

(一)内控失效,管理不善

1、股权集中,利益关联

对外公布资料显示,獐子岛集团由大连市长海县獐子岛镇所属集体企业改制而来,2014年控股股东为长海县獐子岛投资者发展中心,这是一家镇级集体企业,其实际控制人为公司法人代表和獐子岛镇党委书记石敬信。居于二三位的股东分贝时长海县獐子岛褡裢经济发展中心、大耗经济发展中心,这些企业实际管理层均为当地镇级和村级基层干部。而第四大股东吴厚刚担任獐子岛集团董事长之前也曾担任獐子岛镇镇长和党委书记。獐子岛集团四大股东控股比例高达65.31%,其具有政治背景且存在高度关联性,具有成为一致行动人的可能性。不少外部人士怀疑獐子岛集团大股东有可能借助其“一股独大”的控制地位和信息优势,对獐子岛的财务数据进行人为操纵,合谋掏空公司资产,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獐子岛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难以保证。

2、高管频换,引人生疑

自2010年至2014年,獐子岛集团高管频繁更换,涉及职位众多,且涉及多个关系公司稳健经营、具有较高专业才能要求的要职,包括执行总裁、副总裁等,高管请辞次数为同期A股市场之首。请辞原因多为“个人原因”,并且不作具体说明,请辞后均彻底离开獐子岛集团。这一现象本就带有蹊跷,在发生“扇贝出逃”时间后,獐子岛集团更是将公司章程修改为,将各类总监及各事业部总经理不再归为高级管理人员,其辞职也将不再以高管辞职作出处理,发布公告,如此做法,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下图是2010-2014年公告的高管辞职名单。

(二)财务异常,风险潜藏

1、收入减少,盈利走低

獐子岛公司营业收入在2011年达到顶峰后,营收规模再难扩大,毛利率基本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獐子岛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尚保持在20%以上,而2012年骤降至4%左右。虽然水产养殖行业整体发展不如人意,但是如此巨大的转折,让人不得不质疑獐子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扇贝出逃”事件的作用下,其加权净资产收益率更是直接大跌至-67.69%,盈利能力大打折扣。随着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下降,獐子岛公司的营业外收入占利润的比例持续走高,至2013年已经上升至50%以上,年报显示这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与政府补助。经营业绩上的此番变化难道没有人为操纵的作用吗?

2、负债走高,风险加大

獐子岛集团的资产负债率2008年以来持续走高,2011年起迅速上升,到2013年突破50%警戒线,受2014年巨额亏损的影响,冲顶76.29%。如此之高的资产负债率本就意味着巨大的偿债负担,经过与同行业40%的平均水平的对比,更是显得异常。盈利能力下降与负债比率升高同时出现,獐子岛集团的偿债能力大幅弱化。

3、资产周转不畅,风险抵抗能力下降

獐子岛集团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都呈现下降趋势,除受到2014年集体巨额资产减值后,存货周转率出现反弹之外,其余指标均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獐子岛资产周转速率降低,与行业发展整体趋势有一定关系。资产流动性减弱意味着营运能力降低,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公司将措手不及难以应对。

4、同行相比,利润异常

根据年报发现,獐子岛年营业收入虽然超过30亿,但是利润低得可怜,只有8000万。獐子岛2013-2016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6.21亿、26.62亿、27.27亿、30.51亿元;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97亿、-11.89亿、-2.43亿、0.8亿。除去2014、2015年扇贝出逃事件对其净利润的影响,2013年利润率为3.7%,2016年利润率为2.62%。

将獐子岛集团与同行业的东方海洋与壹桥股份进行对比,发现二者虽营业收入远不及獐子岛,但其净利润却远远超过。

(三)具体操作,疑点重重

生物性资产在獐子岛集团资产中所占比重巨大,獐子岛在2013年年报中就公布了关于公司相关风险的防范措施,在北黄海冷水团监测潜标网的24小时连续监测下,为什么在冷水团侵袭前并未提前打捞,及时止损呢?扇贝出逃的发现时间刚好在采捕时节,而并未在先前两年的抽测中显示问题,要知道,扇贝已经打捞就会进入仓库进行加工,这意味着继续隐瞒将难逃会计师事务所实地盘查,这实在太过巧合;2014年涉及核销和计提减值的扇贝面积多达148.66万亩,二獐子岛公司存量调查报告抽测面积合计不到百万分之六,而会计师事务所扩大检测面积之后也不过千分之一,为什么仅凭百万分之六的抽测就断定全部海域受灾绝收呢?

那么在以上重重疑点未得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獐子岛集团第一次“扇贝出逃”事件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2014年12月4日,獐子岛公司收到大连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该决定书给此次事件做出了最后判断,决定书认为该公司的问题是管理违规以及内部控制不规范。2014年12月5日,证监会公告称,“经核查,未发现獐子岛2011年底播虾夷扇贝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未发现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獐子岛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之后獐子岛公司发布整改公告,承诺员工持股,董事长自补损失,獐子岛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一系列利好的推动下,在三个跌停板后公司股价稳步上升。2015年3月31日当天公司股票收盘价15.09,距离事件发生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15.46已经十分接近。“扇贝出逃”事件造成的巨额亏损的消极影响逐渐被时间稀释,股价成功稳定在正常水平,公司发展回到正轨

四、 “扇贝又跑了”

2018年1月30日晚,獐子岛公告称,目前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獐子岛公司股价断崖式下跌。公司对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或核销处理,共计6.38亿元,相关金额将全部计入2017年度,预计可能导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亏损。此消息一出,市场再度震惊。

这一次的“存货异常”,股民们调侃“扇贝又跑了”,多个媒体跟进调查了解到,事实上,存活异常的真相是虾夷贝死亡严重。《中国经营报》调查报道称,此次虾夷贝损失主要是死亡,死亡原因目前不详。而损失约为一年的产量,这不仅影响獐子岛2017年的业绩,同时2018年业绩也将受影响。与2014年“冷水团”死不见“壳”不同的是,这次异常,贝壳还在。第二次“扇贝出逃”事件,依旧疑点重重,獐子岛集团“存活异常”的说法仍旧难以服众。下图是股价表现。

(一)临时公布,有意隐瞒

关于此次扇贝死亡的原因,,有人说与捕捞工具破坏海洋环境有关,有人提到与獐子岛种植扇贝种类单一导致有害物质沉淀有关。关于扇贝死亡的原因各类说法不一,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獐子岛公司在2018年的年会上还公布2017年的销售额达到30个亿,盈利达九千万,对扇贝问题只字未提,结果当月月底才将此时以“存活异常”说法公之于众。就在2017年10月25日,獐子岛公司在发布的《关于2017年秋季底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中还提到“公司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风险”。以上种种,让人不得不怀疑獐子岛公司有意隐瞒扇贝死亡问题,误导投资者,侵占中小股东利益。

(二)大股东减持,引发不解

2016年,獐子岛保壳艰难,控股股东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王明夫紧急驰援,赢得资本市场上下一片叫好。“和岛一号基金”是北京吉融元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融元通”)旗下基金,吉融元通是“和君系”掌门人王明夫控制下的上海和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和襄”)子公司。作为中国本土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咨询公司——和君咨询的掌门人,王明夫曾长期为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担任经营顾问,素有“市值教父”之称。因此,他的入主令市场情绪为之一振。2016年6月18日,“和岛一号证券投资基金” 协议受让投资发展中心持有的5,916.12万股獐子岛股份,占獐子岛总股本的8.32%,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据披露,此次转让价格为7.89 元/股,涉及金额4.67亿。

然而,2017年9月2日,獐子岛发布减持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和岛一号基金计划以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方式减持獐子岛股份,计划减持数量不超过本公司总股本的3%。减持原因为基金管理人吉融元通决定通过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交易等合规的减持方式在基金存续期结束前有效完成投资退出。公开信息显示,和岛一号基金在11月发生扇贝死亡的这个时间点继续实施减持。该基金于2017年11月13日至2月19日,分四次合计减持獐子岛199.85万股,占总股本的0.28%。减持后,和岛一号基金仍持有獐子岛5716.27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8.04%,合计套现1612.39万元。

(三)监管施力,受压起诉

第一次扇贝出逃后,证监会发布公告否认獐子岛存在虚假操作和欺诈行为,而这一次监管部门的措施却十分眼里,在投资者质疑和媒体敦促的双重压力下,獐子岛控股股东收到大连市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起诉书》称,2014年1-9月发生重大亏损的情况在公开披露前属于《证券法》规定的内幕信息,投资发展中心在敏感期内减持获利11,316,006.04元,现由大连市人民检察院对其提起公诉。

五、 散尽千金悟未迟——出售子公司,有望盘活资产

受底播虾夷扇贝受灾减产影响,獐子岛业绩下滑。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獐子岛营业收入约为14.0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464.6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2.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943.7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0.42%。

10月16日晚间,獐子岛发布了《关于出售参股子公司股权的公告》。公告显示,獐子岛拟与双日株式会社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将公司持有的翔祥食品39%股权转让给双日株式会社,转让价格为73,274,976元人民币。

对于上市公司獐子岛而言,本次交易目的在于盘活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本次交易后,经初步测算,预计公司可回收流动资金73274976 元,增加税前利润约480 万元。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将有所改善,将提升公司资产流动性,增加公司净资产,增强公司偿债能力。


标签组:[股票] [獐子岛

上一篇海澜之家遇上网红“铁山靠”,股票市值涨了20亿,到底是谁的同款

下一篇63岁吕良伟娶3任妻子,现身价过亿只因娶了个好老婆,今现状如何?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