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龙头深度解析

首页 > 科技 > 机器人 > 正文 2021-06-24

发表自话题:军工半导体潜力龙头股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主要有三点:1)国内适龄劳动力供给持续收缩, 工业机器人替代繁重作业;2)工业机器人价格稳中有降,“机器换人”经济性显现;3) 机器人渗透率大幅低于发达工业国家,制造业升级潜力突出。从 2-3 年的周期来看,制造 业投资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工业机器人需求或出现向上拐点。

新松机器人:经营稳健的国产机器人龙头

中国机器人行业龙头,拥有完整产业链布局:新松机器人成立于 2000 年,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中国第一家从事 机器人产业化和实现机器人出口的企业。公司的机器人产品线齐全,涵盖工业机器人、洁 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对标全球领先的机器人企业,拥有以自主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核心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 方案为一体的完整全产业价值链。公司围绕“2+N+M”组织架构,分别于沈阳、上海设立 本部、国际总部,多层次布局构建覆盖全国的销售与服务网络,通过海外子公司与研发中心启动全球化发展战略。

……

工业机器人:2020-22 年有望恢复增长,长期仍具有成长性

全球市场:2019 年增速或将探底,2020-22 年有望恢复平稳增长

工业机器人全球市场:2018 年销量微增,2019 年展望中性。根据 IFR(国际机器人产业 联盟) 2019年10月发布的统计数据, 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42.2万台/ yoy+5.5%。 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呈螺旋上升趋势,但销量增速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每 4-5 年经历一 轮完整的“探底-回升-再探底”过程。IFR 预计,全球工业机器人 2019 年的销量或出现小 幅下滑,受到全球汽车/电子行业景气度下滑、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影响,相关制造业资本 开支或将缩减及延后;而 2020-22 年,全球销量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增速趋于平稳。


汽车与电子行业工业机器人销量下滑,食品饮料行业逆增长。IFR 数据显示,2018 年,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行业的销量约为 12.8 万台/ yoy-7.7%;电子电器行业销量约为 11.3 万 台/ yoy-6.8%,结束自 2013 年以来的持续增长。汽车和电子领域的占比合计约为 56%/ yoy -8.1 pct。食品饮料行业销量逆势增长 24%至 1.2 万台,近三年 CAGR 达到 21%。


细分行业销量周期各有差异。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行业销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性。我们 认为,受全球汽车行业景气度低迷影响,2019 年汽车行业的工业机器人销量或难见起色; 但 2020 年以后有望回暖,将受益于 1)全球化的新能源转型、2)工艺复杂度提升、3) 总装自动化增加、4)以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机器人应用渗透率提高。2012-18 年,电子电 器行业的工业机器人销量经历了一轮相对更长的周期,我们认为,未来有望继续受益于 1) 电池/芯片/显示面板需求持续增长、2)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缩短、3)劳动力短缺、4)机器 人接受度的提高、5)以及生产质量要求的提高。


中国市场展望:短期增速下降,中长期增长潜力仍在

2018年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失速。IFR数据显示, 2018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为 13.5 万台/yoy -3.75%,大幅低于 IFR 2018 年 10 月的预期(同比增长 15~20%),增速相比 17 年下降 62 pct。2018 年以来中国市场需求减弱的原因有:1)汽车与智能手机行业需求放 缓;2)贸易摩擦影响全球制造商的产业布局决策,制造商处于观望状态而推迟生产线投 资;3)国内中小企业资金面普遍趋紧,导致部分订单延后交付。


依然看好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中长期的发展潜力。我们认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可持续 发展的基础主要有三点: 1)国内适龄劳动力供给持续收缩,工业机器人替代繁重作业; 2) 工业机器人价格稳中有降,“机器换人”经济性显现;3)机器人渗透率大幅低于发达工业 国家,制造业升级潜力突出。在缺少权威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假设 53 岁为劳动者退出体 力劳动力市场的平均年龄,以 2019 年为例,潜在新增劳动者数量为 2003 年出生人口数 (按照劳动法单位可招用年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退出体力劳动者数量为 1966 年出生 人口数,体力劳动者适龄人口数量为二者之差(实际就业结构较为复杂,此处仅做简化模 型的推演)。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反弹

2018 年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反弹。CRIA(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网)数据显示,2018 年中 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销量为 4.36 万台/yoy+16.2%,维持较快增长;外资品牌销量为 9.2 万台/yoy-10.98%,增速较 2017 年大幅下滑。2018 年,国产品牌销量份额达到 32.2%, 同比上升 4.79 pct。


汽车与电子行业的低迷需求拖累外资品牌销量。汽车行业与电子行业属于工业机器人的高 端应用领域,外资品牌居于垄断地位。根据 CRIA 统计,2017 年外资品牌在中国的汽车/ 电子行业市场份额分别为 90%(不含移动机器人)/72.6%。而 2018 年这两个市场需求下 滑也直接拖累外资品牌销量。在电气电子设备和器材制造行业/金属加工业,外资品牌市占 率分别为 72.6%/49.2%,同比提升 6.7/4.4 pp。

新松:国产机器人行业“领头羊”,与海外龙头规模差距逐年缩小

与海外龙头公司收入规模的差距在逐年缩小。从欧美公司(2018 自然年)与日本公司(2019 财年)的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来看,“四巨头”(ABB、发那科、安川电机、KUKA)均达 到 14 亿美元以上的水平(按年末汇率折算),纳博特斯克及哈默尼克的减速机业务收入也 在 5 亿至 6 亿美元之间。新松机器人公司 2018 年工业机器人的收入约为 1.4 亿美元(按 年末汇率折算),仅为“四巨头”的 6%~10%,剔除交通自动化以外的机器人全业务(本 体+集成)收入约为 4.1 亿美元,依然不及 KUKA 的 1/3。但以 2006-2018 年的历史数据 纵向比较,新松与海外龙头公司的规模差距在逐年缩小。考虑到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自然增 长、海外龙头规模较高的“天花板”以及国内市场进口替代的广阔空间,我们看好新松工 业机器人业务中长期成长性。


国产机器人行业“领头羊”。2018 年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高于 5,000 万元的 A 股上市公司 共有 18 家,新松收入规模居首,新时达位列第二名且差距不大。机器人国产品牌中,新 松与新时达是为数不多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两家公司(核心部件-本体制造-下游应用-智能 信息化)。但新松的产品线覆盖更加全面,且下游行业布局也更加宽泛,2018 年自主研发 的协作机器人成功进入汽车、家电、半导体及医疗行业,工业机器人在船舶、重型机械、 铸管、阀门精密铸造等行业实现应用方面的新突破。新松的激光轮廓导航技术处于国际领 先地位,移动机器人业务保持与通用、宝马、福特、米其林等跨国公司的合作关系,获得 在新能源、高铁等行业应用的先发优势,2018 年移动机器人全系统率先获欧盟 CE 认证。


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行业相对分散,智能物流综合实力增强

中国社会物流成本仍存在提升空间

社会物流成本加速回落,物流行业效率相比发达国家仍存提升空间。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值通常作为衡量经济体物流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2-18 年,国内社会物流费用由 9.4 万亿元增长至 13.3 万亿元,CAGR 约为 6%,但物流费用占 GDP 比值由 17.45%下降至 14.77%,表明国内物流行业的运行效率正在持续提升,社会 物流成本水平进入到加速回落期。但对比美国与日本,中国的物流行业效率与社会物流降 本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012-18 年,美国的物流费用占 GDP 比值保持在 7.9%左右(美 国供应链管理协会),日本该比值保持在 4.8%左右(日本物流系统协会)。


仓储降本增效是社会物流成本改善的重要一环。从物流成本构成来看,2018 年,中国的 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三者占 GDP 比值分别为 7.7%/5.1%/2.0%;其中运输费用 GDP 比值下降对物流降本的贡献度最大,2012-18 年降幅约为 1.4 pct。中国在保管及管 理费用上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2018 年保管及管理费用率较美国/日本分别高 4.4/5.0 pct。 我们认为,这表明国内物流仓储环节自动化渗透率仍然较低。


快递业高速发展,电商与快递的物流投入加大

快递业务量高速增长,平均单价逐年下滑。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业务 量高速增长,由2010年的23亿件上升至2018年的507亿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7%, 17-18 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 26~28%的较高水平。得益于业务量的规模化效应与物 流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快递业务平均单价逐年下降,由 2010 年的 24.6 元/件降为 2018 年 的 11.9 元/件,年均复合降幅达到 9%。


电商与快递的物流投入加大,自动化立体仓库需求增长。我们选取国内主要电商(京东/ 苏宁/唯品会)与快递商(顺丰/韵达/中通/圆通/申通)作为观察样本。2018 年,样本公司 的资本性支出合计达到 578 亿元,同比增长 99%,自 2014 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 59%, 高于同时期国内快递业务量的增速(约为 38%)。随着国内土地成本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 升,电子商务平台对于配送时效的要求提高,生产制造型企业与物流配送中心对于固定资 产投入与自动化立体仓库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物流仓储自动化行业相对分散,考验项目实施经验与资金周转能力

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行业相对分散。根据霍尼韦尔的统计,2016-18 年全球物流与仓储自动 化市场规模分别为 200/290/300 亿美元。而全球前十大供应商中,具有公开数据的有日本 大福(Daifuku)、德马泰克(Dematic)、霍尼韦尔(Integrated)、瑞仕格(Swisslog)。 四家公司 2016-18 年市场份额合计为 32%/29%/31%,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国内系统供应商体量偏小,追赶空间广阔。以国内体量较大的新松为例,2018 年新松物 流与仓储自动化业务收入折合 1.47 亿美元(按年末汇率折算),占全球市场份额仅约为 0.5%。相比于日本大福(41.45 亿美元)、德马泰克(24.24 亿美元)、瑞仕格(9.68 亿美 元)等全球行业龙头,业务规模仍有明显差距。


下游应用行业分布广泛,龙头优势领域各不相同。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行业看重产品实力、 项目实施经验以及资金周转能力。从订单与收入分布来看,全球行业龙头通常立足于 2~3 个优势领域,向其他领域进行横向拓展。例如,日本大福聚焦于电子、商业、汽车三大领 域,2010-18 年收入占比之和均在 65%以上;德马泰克聚焦于电商、日用百货、服装三大 领域,2017-18 年收入占比之和分别为 59%/70%。


新松: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智能物流综合实力增强

物流与仓储自动化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公司智能物流系统应用领域涵盖生产工厂、仓储中 心、配送中心等。2019年 1-6月公司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装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7%, 增速较 18 年 1-6 月下降 22.1 pct,未能延续连续三年保持在 30%以上增速。 2013 年以来, 公司该业务的毛利率相对稳定,在 29~34%的区间小幅波动。

智能物流系统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获得海内外大客户认可。公司研发的移动式货叉集合穿 梭子母车和传统货叉优点,满足密集存储需求;超高堆垛机高度可达 30 米以上,适应大 型仓库需求;为适应高洁净度环境应用专门设计的洁净环境堆垛机,成为公司拓展新市场 的敲门砖。2018 年公司新开拓具有代表性的客户包括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龙头)、 芬 美意(全球最大的香精香料私营企业)、BD 新加坡公司(美国最大医疗器械生产商)、菲 律宾 Lazada(东南亚最大的在线购物网站) 。

新业务布局长远发展

半导体装备:前端自动化传送设备进口替代,收购新盛 FA 完善产业链

实现对半导体制造前端自动化传送设备的进口替代。公司的半导体装备核心产品包括洁净 机器人系列产品、半导体设备前端模组 EFEM、Stocker、Mask 搬运系统等,主要用于芯 片和面板的泛半导体制造。2018 年,公司打破国外设备上在半导体设备前端自动化传输 领域的封锁,成功研发国内首台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双臂大气机械手,且在终端客户 实现应用;新型 EFEM 产品通过华创、中微等客户验证,获得批量订单;公司研发国内首 套立式炉前端 Stocker,跻身到被日本、美国垄断的新市场;Mask 搬运系统项目获得华星 光电的中期验收。


收购韩国新盛 FA 完善产业链布局。2017 年,公司投资韩国新盛 FA 项目,2018 年完成 80%股权的收购。根据 Bloomberg 数据,新盛 FA 2015 年的营业收入约为 1.65 亿美元, 其中以 Stocker 系统为主(公开数据仅披露至 2015 年)。新盛 FA 的盈利水平弱于新松机 器人,2008-15 年(除 2012 年以外),新盛 FA 的毛利率在 11~15%之间,净利率在 5% 左右。我们预计,公司希望借助此次收购加强洁净机器人与数字化系统集成的融合,完善 在泛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产业链布局,并强化与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客户的合作关系。



特种机器人:军工订单规模加大

特种机器人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已经形成系统化管理和运营。2018 年,公司顺利完成 批产项目的交付,以及新项目的立项工作,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也取得丰硕成果。产品方 面,公司着手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且将已研制成功的应急救援机器人系统、装备贮存 系统成功转化为批量化订单;市场方面,公司转载输送系统、装备自动保障系统获得持续 性订单,且批量化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成功拓展国防领域其他细分市场,强化特种机器 人业务的综合实力。2018 年,公司特种机器人产品累计获得订单达到 5.43 亿元。

智能服务机器人:完善产业生态圈

服务机器人完善产业生态圈。公司结合技术、产品积累以及市场需求判断,针对养老、智 能家居、新零售、政务服务等领域将产品划分为智能平台服务机器人、松果系列服务机器 人和家系列服务机器人。2018 年,公司加大服务机器人市场推广,在郑州、南京、广州、 重庆、杭州、青岛等举办了交流会,与银行、税务、展厅、物业等领域行业运营商建立合 作,共同拓展行业市场,为服务机器人发展建立良好的生态发展圈。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 场,2018 年底首批 200 台服务机器人已经销往欧洲市场。

医疗机器人增强实力蓄势待发。公司增强医疗机器人产品储备,形成护理机器人、康复机 器人、医用配送机器人、医疗辅助机器人等多种系列产品,其中康复机器人已经进入临床 阶段;公司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等建立战略合作,护理机器人、 医用配送机器人陆续实现试用;公司加强与医学专家合作,促进医疗机器人开拓养老市场, 2018 年,公司为万科怡园颐养中心提供多款护理机器人。2018 年公司获得第二类医疗器 械经营备案凭证、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支持公司在医疗器械产业的后续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首次覆盖,给予“中性”评级。根据关键假设与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19-2021 年收 入为 31.91/35.86/40.33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4.36/5.11/6.16 亿元,对应 EPS 为 0.28/0.33/0.40 元,PE 为 49/42/34 倍。公司是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线布局 多元化,行业与客户覆盖多样化。2020-21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 公司新产业园已夯实成长基础,或将实现高于行业整体的业绩增速。可比公司 2020 年 PE 均值为 32.5 倍。考虑到公司的龙头地位与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给予公司 2020 年 PE 估值 40~44 倍,相对可比公司溢价率为 23%~36%,目标价 13.09~14.40 元。目前估值溢价已 体现公司的优势地位,首次覆盖给予“中性”评级。

……


标签组:[机器人

上一篇巨丰复盘:两市放量下跌 第三代半导体概念股继续强势

下一篇卡脖子芯片股票有哪些,卡脖子概念股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