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楼市调控中受伤的总是你?,一分钟学会看k线图

首页 > 财经 > 购房 > 正文 2021-06-20

发表自话题:k线图上数字 1到9

为什么楼市调控中受伤的总是你? 为什么楼市调控中受伤的总是你?

12种绝佳买入形态k线图没买房盼房价跌,买了房怕房价跌!

最近广州黄埔某小区的业主们就打响了一场“房价保卫战”。

原因是,该小区一套每平价值4万的房源,以2.8万一平的价格售出。

十元黄金原油期货app业主们认为,这样做对所有业主的核心资产造成了严重伤害。并表示如不处理,将向国家税务机关进一步投诉。

业主们举报“虚假交易”的背后,就是业主们“房价坚决不能降”的决心。

他们的OS就是:你想便宜卖房,没门儿!

这些年来,由于业主们对于房价的执着,发生的奇葩事可不少:

降价?业主打砸售楼处!

业主抱团涨价;

出现上面这些情况,都说明:房价上涨之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而坚固的利益群体。而房价“能涨不能跌”的预期已经有些根深蒂固了。

按道理讲“有涨就有跌”这样的市场道理,大家都明白。可业主们的这份执念不仅是被此前楼市热潮的影响,还有那惊人的“负债”——家庭杠杆率。

土地财政、房地产投资造富……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有产者,与房企和政府早已经捆绑在了一起。他们共同关系着当前中国的金融系统,保证好房价的稳定,就是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今天小白菜就用一张图为开头,跟大家一起看看楼市调控在一场怎样的布局之下,政府又是怎样在管住房地产这个熊孩子。

控制楼市=控制系统性风险

过去这一年国内多个城市房价出现了明显的涨幅,根据官方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广州、深圳同比涨幅近13%。这只是总体的一个情况,部分地区涨幅50%以上也不是没有。这些我们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

所以,我们看到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与房地产有关的政策措施:

“三道红线”,“两道红线”,“两集中”,打击经营贷流入楼市,二手房官方指导价,以及最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划转给税务部门征收”。

如果仔细分析就不难看出,调控政策控制着土地、资金、房价三个重要的核心因素。从土地供应、土地财政、住宅供应、银行信贷、二手房交易量、成交价格等等,都在调控之中……

我们先从土地开始讲:

新手学如何看股票图目前土地供应政策中一个重点的措施就是“两集中”,即“集中发布公告、集中组织出让,全年不超过三次”,该政策涉及22个重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一线城市,和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厦门、合肥、济南、武汉、成都、福州、郑州、无锡、苏州、沈阳、长春、宁波、青岛、长沙18个大城市。

可以说,控制了这22个重点大城市的土地供给,相当于控制了全国房地产市场的主体。

两集中政策,体现了政府对于当下土地市场的调控政策核心——集中!

听起来像是个废话,但是这个非常重要。

从前土拍各大城市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房企们错过这次还有下次。可如今,一年只供三次地,不同城市之间前后也差不了几天。房地产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的相对长周期的投资。集中供地,集中开发,同时期大规模投资,然后短期内大规模销售。这对于房企在前期的资金端和后期的销售端压力都不小。

你想想全国那么多房企一起竞争,那么多城市在差不多的时间同时开始,集团就这么多钱,周转起来可是不容易的。可是,你今天不拿可能后面就拿不到了。拿不到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的这个团队今年没有项目可以做,那这个团队不就等于废了吗?

所以各个房企是拼了命的拿地。但这不过是一场“巨头秀实力的比赛”。

为了准备一场集中土拍,房企东腾西挪,集中火力出击。那些现金流充裕、融资成本低的房企,首先资金实力上就碾压了同行。

据说这次华东某市的一场土拍,某准千亿房企集团给了很大支持,筹集到上百亿资金,结果发现在别家面前小巫见大巫,有央企直接调拨了1300亿现金过来。

所以我们看到,集中供地政策基本上淘汰了大量中小型房地产公司,加速房地产投资市场的分化,大型地产商成为少数的竞逐者。

当一个物品只有一个供给者的时候,价格相对好控制。反之,供应者越多,价格控制力就越弱。所以如果地产商越多,地产商对新房的价格控制就越弱。看懂这个理论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这一套操作之后,结果是这样的:

土地向少量大型房地产企业集中,有利于调控土地价格和土地财政的稳定;少量大型房企集中销售,可以保证新房价格不至于过高;商业银行向少量大型房企提供贷款,既可以为政府创造稳定的土地财政收入,同时大型房企的实力也保证了银行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不出现风险。

如果你担心大型房企出问题,那就涉及到另一个政策——“三道红线”。

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

商业银行只会给符合三道红线的房企房贷,这就有效的控住了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比如恒大,在这次的“两集中”拍地中拿地规模就很小。主要就是由于“三道红线”的压力。

企业端的金融风险控制住了,剩下的就是购房者端。

过去20年,房地产吸收了大量居民储蓄以及银行信贷,中国家庭最主要的债务便是房贷。

据央行公布的一项2019年城镇家庭资产负债显示,当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负债率为56.5%。而房贷成为家庭负债的主要构成,在有负债的居民家庭中76.8%的有住房贷款、户均贷款余额为38.9万房贷,占家庭负债总比重的75.9%。另外一方面平均家庭负债为51.2万元,其中53.8%的家庭负债在30万以下,35.6%的为30~100万。

试问,当家庭储蓄不足、负债率高企时,市场如何继续?

前些年,受益于棚改货币化,很多“幸运”的家庭得到了大量的财富,这些人成为各大小城市的购房主力军,同时也推高了房价。

但随着棚改货币化的结束,“幸运”的人已经幸运过了,“不那么幸运”的家庭“掏空了留个口袋的钱”都献给了房子。而还有很多居民手中的储蓄已经无法应付当前的房价了。

于是乎“经营贷”、“消费贷”等就成为了他们买房的工具。但这背后隐藏的风险不言而喻。

所以我们看到,有关部门在严查“经营贷”的资金违规进入楼市。

除此之外,购房资格(社保、纳税、户籍等)、限购政策、限贷政策等等,而这些政策往往最先受伤的是“刚需”。因为,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购房成本,有的人甚至在短时间内失去了购房或者刚需置换的资格。

其实,这让很多“刚需”们非常怨愤,大家往往会抱怨“为啥受伤的总是我”。

但是,其实如果你仔细看看就会发现,楼市需求端调控的核心就是“推高门槛,抑制需求”,说白了,就是不让你借钱买房!

为什么这么做?为了降杠杆。

在房价的波动中,投资客当然会受伤,但是真正伤筋动骨的是“刚需”。这就是开头那些业主为什么对于“降价卖房”那么愤慨的原因。

我们结合当下全球的宏观政策环境来看,目前全球经历了一轮货币宽松的周期,预计很快就是这个宽松周期的尾声,因为美国的通胀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了。

在货币宽松的影响下,全球的房价都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上涨。

往往在低利率环境下,会出现商业银行盲目授信、房地产商盲目投资、家庭部门盲目贷款买房。可当商业银行、房地产企业及家庭部门的杠杆率高到一定程度时,市场会变得很脆弱。任何风吹草动,比如央行上调利率、国外爆发金融危机,都可能触发债务风险。

大家还记得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是如何爆发的?2000年互联网危机后,美联储长期执行低利率,导致商业银行盲目发放次级贷款,家庭部门盲目贷款,负债激增。2005年开始美联储提高利率,大量家庭无力偿还房贷,引发了次贷危机。

今年,咱们国家一直没有降低利率,盲目跟进宽松政策,就是要防控风险。

你可以说,这么做有些误伤刚需,但其实也是在保护刚需,更是在防范在家庭部门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最近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陆家嘴论坛的喊话很到位,“你不要老想着一夜暴富,不要从事过度的投机活动,也不要超出自己的收入能力借太多的钱。”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更加耿直:“押注房价永远不跌的人终会付出沉重代价”。

高层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你听明白了吗?


标签组:[金融] [购房] [房企] [房价] [楼市政策] [调控] [全国房价] [楼市] [楼市调控

上一篇【迅解区块链】投资数字货币必须掌握的K线图基础知识

下一篇k线图如何设置参数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