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A股或重现这种走势(附受益股)

首页 > 财经 > 银行 > 正文 2021-06-08

发表自话题:中国股市6大板块

热点栏目资金流向千股千评个股诊断最新评级模拟交易客户端

新浪港股大赛火热招募:30万奖金等你来      新浪财经Level2:A股极速看盘

新浪财经客户端:最赚钱的投资者都在用   一根大阳线,抄底黄金来相见

  事件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3点,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为期两天的政策制定会议闭幕以后公布货币政策声明。

  在此次会议上,FOMC决定将基准利率上调至0.25%到0.5%的目标区间,指出一系列就业市场指标表明这个市场进一步改善,有理由相信通胀率将在中期内上升至该委员会2%的目标。声明同时指出,在此次加息以后,FOMC的货币政策立场仍将保持宽松,从而为就业市场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和通胀率重返2%提供支持。FOMC还认为,经济活动和就业市场前景所面临的风险已经达到平衡,并指出经济状况的发展仅可令其有理由逐步上调联邦基金利率。

  影响

  A股史上三次因美联储加息下跌调整风险不可小视

  从过去三十几年,美联储共计五轮较为明确的加息周期来看,每次加息后,资本市场都会有明显反应。总体来说,加息短期内会冲击美国股市,也会对A股形成一定的利空。

  加息短期内利空美股

  1982年以来,美联储共发起了五轮较为明确的加息周期,分别是1983年3月~1984年8月、1988年3月~1989年5月、1994年2月~1995年2月、1999年6月~2000年5月、2004年6月~2006年7月。这五轮加息,平均持续时间为18个月,加息幅度约为290个基点。此外,加息都是发生在长时间货币宽松政策之后,进入加息周期后,往往会经历多次加息。

  至于每轮周期里的首次加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川财证券、招商证券在此前的研报中分析指出,在美联储加息前夕,美国三大股指基本仍处于上涨之中,1983年、1988年两轮首次加息均没有改变股市的上涨。但在1994年以来的三轮首次加息中,美国股指中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加息前后的一个月或一季度中均是下跌的,只有代表先进科技与创新概念的纳斯达克[微博]指数曾实现过小幅上涨。而本次美国经济复苏,技术进步是重要原因之一。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加息周期一旦开启,1~3个月左右内往往会对美股带来一定估值压力,目前美国三大指数均处于历史高位,加息靴子若落下,股市回调几率偏高。但从6个月以上中长期行情来看,情况较为乐观,因加息的基础是经济复苏。所以,即使股市在短期内因加息而产生波动,但只要后期经济继续改善,企业盈利预期回升,股市就有望迎来较好表现。

  A股调整风险不可小视

  美联储加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A股也不能置身事外。

  美联储1994年2月第三轮加息后一个月,上证综指下跌9.96%,一个季度后下跌25.94%;1999年6月第四轮加息后一个月,上证综指跌5.21%,一个季度后跌5.8%;2004年6月第五轮加息后一个月,上证综指跌0.93%,加息一个季度后涨2.6%。

  招商证券[微博]分析师谢亚轩等指出,历史数据表明,美联储1994年以来的三轮首次加息中,上证综指在首次加息后的一个月内都是下跌的,首次加息后一个季度的表现也不佳。不过,A股的表现可能和中国国内因素关系更为密切,因为在1994年、2004年时,在美联储加息前上证综指就处于下跌之中。

  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薛鹤翔也在研报中表示,上证综指的变化说明美联储若加息可能导致中国资本外流,对中国股市存在负面作用。但由于A股历史样本少,也有可能是历史巧合,并不构成明确的因果关系。但如今A股国际化进程加速,流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资金也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因此其对A股的短期影响不可小视。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若加息,全球资产收益率曲线将逐渐重构,美债收益率提升将对全球主要权益市场形成估值制约,A股同样难以幸免。而且6月中旬调整以来,投资者对A股的收益率预期已有所降低,不排除部分低风险偏好资金逐渐退出市场的可能。

  外汇与商品市场承压

  除了股市,美联储加息也会影响商品与外汇市场。记者梳理发现,从美联储五轮加息后大宗商品的表现来看,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和石油,受美元继续走强影响,价格在短期内会受到冲击。

  此外,有券商研报指出,石油价格除美元计价这一影响因素外,从供需关系上看,美国没有减产的迹象,石油输出国组织也没有集体减产的动向。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动力还弱,欧日经济增长动力较差,全球经济短期内看不到持续复苏迹象。因此,短期内石油价格在低位震荡的可能性比较大。

  针对外汇市场,香港券商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师叶尚志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尽管美联储可能选择本月加息,但日欧央行[微博]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欧美货币政策背道而驰,会引发美元急升,商品市场已经首当其冲,油价、金价、铜价、铝价都已跌至多年来的低位。外汇市场正在寻找新的平衡点,目前波动主要体现在主要货币方面,如美元、人民币、欧元和日元。如果外汇波动未能平复,股市的波动有随之加剧的可能。

  事实上,12月7日~1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八连跌,累计下跌775个基点,刷新近四年半新低。

  美加息或对资金面形成利空

  最直接的逻辑是:美国升息会吸引资金流出亚洲,压低亚洲货币,因此亚洲企业更难以偿还外债。对于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来说,这尤其是个隐忧。经济学家Barry Eichengreen和Ricardo Hausmann用“原罪”来形容向海外借贷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困境。

  但是,对于这点,分析师们也出现了分歧。

  彭博首席亚洲经济学家欧乐鹰和经济学家陈世渊撰文指出,中国是抗风险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美联储升息已经是众所週知,因此资金急速流出亚洲似乎不太可能发生。”他们写道。“即使真的发生,对中国的冲击将是通过韩国等贸易伙伴的疲软需求而来,而非造成直接冲击。”

  德意志资产管理的Taylor预计,“(亚洲股市)将慢步爬升,如果美联储的措辞暗示,升息步伐是逐步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则股市上涨速度可能会快于预期。”

  盛宝金融分析师Van-Petersen及瑞士信贷分析师Sakthi Siva都预测,市场一开始会上涨,然后重拾跌势。其他一些分析师的预测则刚好相反,高盛首席亚太策略分析师Timothy Moe便是其中之一。

  有分析人士甚至认为,A股或借美联储加息迎来流动性蜜月期。

  据重庆商报消息,新股申购资金即将解冻,RQFII创下十年新高,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效应,A股将迎来流动性宽松蜜月期。广州万隆[微博]研报指出,RQFII试点资格在短短一个半月内扩散至15个国家,总投资额度已达1.16万亿元。这无疑有利于封杀股指大跌空间,让市场结构性行情更加活跃。

  光大证券分析师周明则认为,当前,监管层抑制杠杠,年底各路资金都有回笼需求,这将影响大盘反弹。不过,人民币纳入SDR不仅有利于对冲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热钱流出,也有利于吸引资金引入A股市场。因此,A股中期要强于短期格局。

  美联储加息后A股或将重现21年前走势

  受前一日晚间外围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落地上扬的带动,昨日上证综指早盘高开高走,但午后上行受阻回落,上方受到20日均线压制,未能实现突破。虽然经历了周一的权重拉涨,但市场人气依旧低迷,成交量低位徘徊,3550点一线压力重重。

  上证综指开市以来,经历过美联储三次加息的冲击。不管是处于熊市格局中的1994年2月和2004年6月前后,还是处于牛市格局开端的1999年6月前后,上证指数在美联储加息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制,加息后1个月的平均跌幅为4.92%,三个月跌去11.68%,第5个月的平均跌幅最深,达25.31%,之后下跌速度趋缓或反转向上。

  在三次美联储加息周期中,1994年那次对上证综指的影响最大,从2月的770.98点一路跌至7月的333.92点,跌去56.69%。结合目前国内的经济、通胀和利率格局来看,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的经济环境和1994年前后的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是经济结构面临调整,增速下行压力较大。1992—1993年中国经历了信贷的无序扩张和高投资占比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面临急迫的改革,国有企业改制及员工下岗给经济增长带来了调整压力。现阶段经济也在经历从去杠杆、去库存到去产能的阵痛阶段,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下行的压力依旧较大。

  二是通胀可能面临大幅回升,但内在推升因素或不同。1991年一季度开始,国内M2基本维持在30%以上的非正常高增长状态,货币超发,投资过热,明显推升了通胀。1993年一季度开始,CPI开始大幅回升,从5%一线飙升至20%以上,但当时的国际油价处于第三次石油危机之后的回落格局中。现在不同的是,M2的增速由于投资低迷,一直维持在低位。但是笔者担忧的是,此前一直被压制的国际油价或在美联储加息后出现大幅上升,将大幅推升国内2016年的通胀水平,压缩未来的利率下行空间。

  三是滞胀压力显现,货币政策陷入两难。由于当时通胀的持续攀升,央行从1991年4月开始上调存款利率,并在1993年4月和7月连续两次大幅上调贷款利率,从8.64%上调至10.98%,并在1995年7月再度调升至12.06%的历史最高位。经济增速从1993年一季度的15.4%跌落至1995年三季度的10.5%,经济转型阵痛显现,目前虽然中国处于降息周期中,通胀维持低位,但如笔者预期,通胀或面临大幅的上升风险,央行货币政策面临既要支撑经济又要维持通胀的两难境地,对原本就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对于A股而言,虽然不能简单类比1994年2月前后的走势,但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上证指数或面临经济下行拖累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和通胀上升导致无风险利率下降空间缩窄的双重压制。目前上证50、沪深300指数的低估值正是对未来大型企业业绩下滑、经济继续下行和银行坏账上升的预期反映,中证500指数等高估值指数或面临估值和业绩双重压力。(期货日报)

  A股哪些板块有机会

  1.有色板块

  美元加息或将“靴子落定”,金属有望反弹走出一波行情。历史上美联储首次加后,金属板块中长期走势以上涨为主。12月份美联储加息在即,但根据统计规律,加息预期一旦实现,美元将步入调整,金属大概率可走出一波反弹行情。

  多种金属收储在望(钴、镍、铝等),把握事件驱动性交易机会。日前,媒体报道有色金属协会建议国家买入90万吨铝、3万吨精炼镍、40吨铟以及40万吨锌,以消化过剩产能,金属价格有望在收储落地之际触底回暖。同时不少企业开始计划实施对镍、锌、铜、稀土等多种金属联合减产、限产,全面改善供给端。

  2.石油板块

  1重磅数据触发联储加息条件美股A股两油暴涨

  联储16日议息,17日公布结果。美国劳工部15日发布报告,美国11月CPI同比增长0.5%;环比增幅0.0%,较10月0.2%的增幅有所下降,受累于原油价格达到2009年最低位;而剔除了能源与食品的核心CPI同比增长2%,环比增幅0.2%,达到2014年五月最高水平,符合预期,达到美联储此前承诺的加息条件。

  石油股继领风骚,金融股一度取代科技股跟涨,埃克森美孚涨4.47%,雪佛龙德士古涨3.84%,两股两日反弹均接近7%;美国国际集团涨2.6%,摩根士丹利涨3.01%,摩根大通涨2.85%,高盛涨3.18%;苹果跌1.77%,微软[微博]涨0.11%,谷歌[微博]跌0.32%,英特尔[微博]涨2.06%。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涨幅均超1%。

  四、对六大市场逐个分析

  1、汇率

  历史上看,美联储首次加息前一季度美元指数会较为强势,加息前一个月以及加息后一个月、一季度走弱的情况更多,表明加息临近投资者对于美元会较为谨慎,加息后也会多数经历预期兑现后的沉寂。

  海通宏观认为,从90年代后美联储三次加息的经验看,加息前因预期效应美元指数大幅走强,加息后因预期兑现反而走弱。本轮美国加息预期从14年年中就已开始发酵,美元指数持续攀升,所以加息真的到来时,美元走弱概率加大。

  2、美国股市

  川财证券、招商证券(600999)在研报中分析,历史数据显示,在美联储加息前夕,美国三大股指基本仍处于上涨之中,83年、88年两轮首次加息均没有改变股市的上涨,这可能与当时美国经济的高增速有关。

  但在1994年以来的三轮首次加息中,美国股指中标普500和道琼斯指数在加息前后的一个月、一季度中均是下跌的,只有代表先进科技与创新的纳斯达克指数曾实现过小幅上涨。而本次美国经济复苏,技术进步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总体而言,首次加息短期对股市的影响偏负面,且在加息后的体现会较为明显,长期来看,若加息节奏较缓,随着后期美国经济继续改善,对企业盈利预期回升,股市可能转好。

  3、中国股市

  对中国而言,1994年以来的三轮首次加息中,上证指数在首次加息后的1个月内都是下跌的,首次加息后一季度的表现也不佳,不过这可能和中国的国内因素关系更为密切,因为在1994年、2004年时,即使美联储加息前上证指数也处于下跌之中。

  不过,1999年中国股市曾经在前期暴涨,在7月开始调整,美联储加息可能是催化因素之一。从当前来看,美联储加息将导致资金外流、人民币贬值预期进一步强化,对A股而言始终是一个负面因素。

  华泰证券(601688)也表示,美联储加息导致中国资本外流,对中国股市存在负面作用,但由于历史样本少,有可能是历史巧合,并不构成因果关系。

  4、大宗商品价格

  海通宏观认为,本轮美联储加息赶上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历史大变局。一方面,受政治、经济、技术等多因素影响,曾经“不可一世”的原油市场跌跌不休。另一方面,作为大宗商品的消费“巨头”,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突然减速,对大宗商品需求大幅下滑。

  华泰证券则认为,美元走强将带来国际大宗商品的低迷。首先,美国经济回暖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拉动作用在2004年-2006年阶段已显著降低,上一轮美联储加息后金属和工业原料价格明显上涨源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带来的需求支撑。

  其次,美国和新兴国家经济周期出现分化,现阶段看,中国工业化扩张放缓,目前调整经济结构任务重大,第二产业拉动经济空间缩窄;印度上阶段增长形势良好,但国际上普遍对其下一步经济运行持负面预期;俄罗斯经济出现6年来最严重下滑;巴西面临经济负增长。鉴于新兴市场主要经济体均增长乏力,全球市场对工业类大宗商品的需求不足,类似2004年-2006年出现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拉升的情况难以出现。

  5、债市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除了在2004年这一轮加息后收益率继续下跌外,在其他四轮加息前后一个月、一季度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都出现了上升,可见国债收益率对于加息的反应更为直接和显著。

  中国的国债收益率数据只有2004年这一轮加息可供参考,不具有代表性,且可能是内部因素的影响:首次加息前后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直上升,这与中国当时向好的经济发展态势是相符的,因此美联储政策的短期冲击并不明显。

  不过,长期来看,如果中美利差收窄和美元升值大周期会引发资本回流,中美国债收益率的联系可能使得美国国债利率拉动中国国债利率上升,但另一方面中国在资本开放中,债市不断开放可能带来新增的潜在投资者和潜在需求。

  6、房地产市场

  华泰证券认为,美联储加息对美国房地产降温作用明显。若美联储重启加息进程,美国市场融资成本加大,对房屋信贷规模的挤压力度提升,美国房地产价格下行可能性较大。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国内,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不大,但是要警惕美联储加息导致的中国资本流出会给房地产业带来一定负面冲击。

  美联储五次加息周期回顾

  1982年以来,美联储共经历了五轮较为明确的加息周期:1983年3月-1984年8月、1988年3月-1989年5月、1994年2月-1995年2月、1999年6月-2000年5月、2004年6月-2006年6月。

  第一轮:1983.3-1984.8。

  加息背景:经济复苏初期;基准利率从8.5%上调至11.5%。

  198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达13.5%,距离超级通胀只有一步之遥。1980-81年间经济处于极端的货币紧缩状态,试图将通胀从体系中排挤出去,通胀率从1981年的超过13%降至1983年的低于4%,让美联储得以在1986年将利率大幅削减至6.75%。

  第二轮:1988.3-1989.5。

  加息背景:通胀抬头;基准利率从6.5%上调至9.8125%。

  1987年股市崩盘导致美联储紧急采取政策,降息救市。由于救市及时、股市下跌对经济影响不大,1988年起通胀继续上扬,美联储开始加息应对,利率在1989最终升至9.75%。此轮紧缩使经济增长放缓,随后的油价上涨和1990年8月份开始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相关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经济活动,使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第三轮:1994.2-1995.2。

  加息背景:通胀恐慌;基准利率从3.25%上调至6%。

  1990-1991年经济衰退之后,尽管经济增速回升,失业率依然高企。通胀下降令美联储继续削减利率直到3%。到1994年,经济复苏势头重燃,债券市场担心通胀卷土重来。十年期债券收益率从略高于5%升至8%,美联储将利率从3%提高至6%,使通胀得到控制,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

  更加平坦的美国债券收益率曲线鼓励投资者寻求更高的海外回报,因此大笔资金流入亚洲新兴市场,这种情况直到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才戛然而止。

  第四轮:1999.6-2000.5。

  加息背景:互联网泡沫;基准利率从4.75%上调至6.5%。

  1999年GDP强劲增长,失业率降至4%。将利率下调75个基点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当时的互联网热潮令IT投资增长,经济出现过热倾向,美联储再次启动紧缩政策,将利率从4.75%经过6次上调至6.5%。

  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之后,经济再次陷入衰退,911事件的余波更令态势雪上加霜,美联储停止了加息的进程,并于次年年初开始了连续大幅降息的进程。

  第五轮:2004.6-2006.7。

  加息背景:房市泡沫;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

  股市泡沫后美联储利率的大幅下降刺激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2003年下半年经济强劲复苏,需求快速上升拉动通胀和核心通胀抬头,2004年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连续17次将利率提高25个基点,2006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达到5.25%。

  在美联储连续加息之后,另外一个泡沫--美国房地产泡沫被刺破,成为本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联储再次开始削减利率。

  从以上五轮加息的时长来看,一般为1-2年,无论是经济过热还是互联网、房地产泡沫时期,防范通胀过高和资产价格泡沫都是加息的重要原因,因此加息政策本身就包含了引导资产价格的期望,这必然对资本市场造成相关影响。通过观察股市、债市、汇率和大宗商品在五轮加息周期中首次加息时的表现,将可以观察并了解美联储首次加息对于资产价格的影响。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标签组:[股票

上一篇中国股市为何股灾频发?我熬夜读完了,无法入睡_因素

下一篇十大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6/29)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