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哈曼曲线与AKG,以K371为切入点的闲聊

首页 > 音乐 > 正文 2021-06-04

发表自话题:k曲线怎么看

2020年10月14日更新:

某件事大家也都知道了,现在看来,当时我对哈曼和AKG的混乱程度显然是低估了,不管哈曼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以这种丑陋的混乱程度,都不太可能做出什么好产品了。

原文章:

如果有这么一首歌,一张专辑,一支乐队,在你生命中很重要的几年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那你就会很难忘掉他们,哪怕这些东西在其他人看来并不是那么地优秀,但对于你来说,这些就是独一无二,从此你评价其他东西的时候就会不可避免地戴上有色眼镜,可能就会导致有的人就会骂你“双标”。

我并没有说这就是不好的,人终归是感性而不是理性的。事实上,“双标“也是一个网红意味很浓厚的说法,是传统中文表达被互联网普及大潮摧残的重要表现之一,它的本质只是用于杯葛别人的意见与自己不一样而已,把这个词挂在嘴边的大多数人恐怕都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含义。

人是没法不“双标”的,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很少“双标”,那只能说明他根本没有什么成长。人没法不带偏见去评价一样事物,只是,这个偏见如果看起来比较帅气的话,那就会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

评价耳机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耳机在你生命中比较重要的时期被你拥有、使用,你和这个耳机一起经历过、发生过不少在你生命里弥足珍贵的故事的话,这个耳机也会成为你主观评价其他耳机时难以忽视的实质参考标准,无论这个耳机其实到底有没有落伍。

一些耳机被誉为名人堂级别的耳机,但其实真的一定是不可替代的耳机么?电声行业的进步并没有其他某些制造业看起来那么日新月异,一些名人堂级别的耳机可以做到在产几十年。并不是说这就有什么不好,回放音乐的方式从来就没有高低之分,即使数字音乐大潮已经席卷世界,但仍有不少发烧友在拒绝流媒体,仍然在坚持折腾模拟介质和设备,只是大家还是得明白,老设备和新设备的发烧友的品味倾向是严重分野的,前者大多是在追求味道,而后者大多追求的是保真。虽然时间在HIFI领域并没有一定会向前推进,新设备被多年以前的老设备打爆,这也是这个领域里的日常之一,只是卖得久的,真的不一定有购买价值,跳水快的,也不一定就是没有购买价值。

老设备在它所流行的年代就是保真的表现形式,只是时代在变,音乐形式和介质在向前发展,音乐制作技术在进步,保真标准自然也在向前推进。《走向共和》里面有一句被引用到烂掉的台词:

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情。

我认为在设备与音乐这边也是一样的,每个时代都必须要有属于这个时代的音乐,而设备,也要为适配这个时代的音乐的聆听与制作需求的改变而做出改变。

K371,大名鼎鼎,至少自发售以来,在北美早已大名鼎鼎,不过在国内似乎没有在北美那么广受好评,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点。

耳机全貌

也许是因为我英文不是太好,但我总感觉中文HIFI发烧的内涵与外延远要比英文世界要来得更加复杂,有着更多的语义匪夷所思的二级词汇和不可知的鄙视链存在,刷一遍论坛,能得到的信息总是寥寥无几,信噪比实在是过分地低,至少我在中文社区里找不到多少关于K371的有效信息。

做工挺精巧

一个出身于尊贵的欧洲奥地利的厂商,再三卖身,最终委身于韩国人,这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什么好故事,至少,AKG新耳机的评测文章里再也用不上“贵气“一词。从现实状况来看,AKG的核心老粉丝们更愿意去购买K500之前的AKG老耳机(哪怕皮筋都松掉了,哪怕价格已经被炒高了),更愿意去关注AKG出走的老工程师做的新品的消息,可能这些产品依然能带给他们记忆中的维也纳之声,他们也愿意购买,那就其实没什么可讨论的,完全是愿打愿挨的关系,但这本质上跟上了年纪的大叔在高中学生妹身上追忆过往没什么两样。

比如这个,就肯定比K371来得“贵气”

AKG已经是哈曼的AKG,抛弃掉部分之前的产品特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既然AKG是哈曼旗下最大牌的耳机品牌,那AKG耳机产品成为哈曼曲线的最重要的实体表现形式之一,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批判K371的时候顺带也要批判一下哈曼曲线的话,这会显得特别没必要。虽然这可能是戴工热情洋溢地在知乎和B站科普里夹杂哈曼私货的预期中的反噬。

K371的频响曲线其实并没有完全地遵循哈曼曲线,在这里不放第三方的测试结果,因为都各不一样,虽然都能反映出这耳机并不是十分之十地哈曼,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己去找一下,有设备有技术手段测试的话,还可以自己测一下。

哈曼曲线好不好?我对哈曼曲线的科学性没有太多怀疑,因为横向比较的话,至少我目前找不出几个像哈曼曲线这样的其他经过足够大样本容量和足够严谨的统计学方法测试研发出来的目标曲线。目前参考哈曼曲线的产品还是以中低端为主,一些大厂商不在高端产品上参考哈曼曲线的原因之一其实也是有关乎话语权的考虑,这很能理解,高端产品需要有一些关乎在话语权上立足的考量,高端产品不一定要好听,但一定得有特色,这个十分重要,高端产品毕竟是很重视特色和粉丝维持(圈养)的,这也没什么太多可讨论、展开和解读的地方。在耳机里面,相对于单元与振膜技术的进步,调音方向上的变化,其实是要更加大一些的。

如果不遵循什么权威目标曲线,硬是要比较朋克一点,凭着自立山头的远大志向根据自己的经验主义做耳机的话,我觉得也并没有什么不好,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我们现在归纳为课本知识的东西,未免不会是那时候的角度之下的经验主义。经验主义没什么不好,有很多仰仗经验主义的厂商,看似没有技术,但有时候也可以做出很好听的耳机,甚至会比一些看似有技术的厂商做出的耳机会更好听,更有个性(比如歌德的一些中高端耳机会比索尼的超旗舰价格定位的MDR-Z1R更好听)。只是我现在更希望用正确的方式办事,用正确的方式办事,即使一时是错的,即使一时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但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这会是正确的。对比之下,用经验主义“撞”出来的产品,即使是好产品,对我的吸引力也没有那么大了。能做出一时好产品的厂商太多了,但能持续做出好产品的厂商真的太少了。

这也是《JOJO的奇妙冒险》第五部《黄金之风》里主角组成员阿帕奇的核心魅力之一。

我不是做这行的,只能从实际产品讨论一下。按我的理解,按我的听音经历来说,参考了哈曼曲线进行调音的耳机产品,一般声音品质的下限都会很高,只是比较有意思的是,似乎没有见到哈曼自己做出完全遵循哈曼曲线调音的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在目标曲线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反倒是有的友商有的在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有些参考了这个目标曲线的其他厂商的耳机产品真还挺好听的,虽然也各有各的问题,但其实需要归结到具体产品的具体问题中去。

Tinhifi T4,我觉得产品力挺不错的参考了哈曼曲线调音的廉价耳塞

K371除了并不是十分哈曼曲线之外,另一大问题是它的低频泄露问题,不知道是不是谣传中因为这个设计部门给出的外形声学团队难以改变的原因造成的。

在我借到手听之前,几位朋友就给出了类似的推论。

长条型的耳罩,据说有的人用换耳罩的方式缓解了低频泄露的缺陷问题

我起初不以为然,因为我的头颅其实尺寸是明显偏大的,以前我第一次戴铁三角MSR7的时候,就是拉到最大没戴好的一个状态,一般头戴耳机我都需要拉到最大才能戴好,所以我是有了我戴上把耳机撑开后不会发生泄露低频的预判。实际上在借到这副K371之前我也是听过十几分钟K371的,那是在去年下半年的广州展会上,十几分钟的试听里,我并没有听出它和拜亚动力/拜雅DT240Pro的高下,我也没有分出K371和K361到底哪个更好一点。

但事实上我戴上这副K371以后仍然感觉到了可感知范畴内的低频泄露问题,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头颅尺寸都会比我小,这可以视作不能忍受的设计缺陷了,虽然Eagle老师在知乎上依旧是一副强硬的态度,但如果K371以后的改版改掉了这个问题的话,这就可以视作AKG承认了这个设计缺陷的存在,这是一个被承认的缺点,而不是被视为特点,无论是换了耳罩,还是调整了头梁。但我相信即使没有这个同型号内的改版,后续推出的型号应该也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另外也不排除K371存在一致性做得不够好的问题,也别问我闲鱼上的“厂货”稳不稳,我不知道。

有趣的是,我用飞傲A5来试听K371时开启了飞傲A5上的Bass+功能,一般耳机开了这个功能声音都会变得明显更混更难听,K371是目前我听过的第一副开了这个功能变得更好听的耳机,可以说是负负得正吧,也许因为开启Bass+功能后的低频掩蔽效应的关系,高频的问题也得到了歪打正着的缓解……

Bass+,On!

K371好听吗?我觉得肯定算是好听的范畴,也非常地耐听,我指的是,无视特点和风格,可以把它评判为好听的那种好听。尽管听有些歌的有些时候的音色我觉得有种难以描述的微妙感,但它仍然是我最近听的这批可用于便携的头戴耳机里比较好听的(需要强调的是,可用于便携的头戴这个品类,声音品质上限是比较低的)。在借到这副耳机之前,我猜想这副耳机的音色会类似于前一段时间听到的Tinhifi(天天动听)的T4,尽管T4是一副入耳式耳塞,而K371是一个大尺寸单元的可便携直推的包耳式头戴耳机,在我实际拿到这副K371并听了两三天之后,我感觉K371的声音走向跟T4确实有一些类似,大概是因为它们都遵循了哈曼曲线进行调音吧。

K371在这些里面至少是排绝对前列的

需要称赞的是,K371的外型设计十分科学,如果你拿K371跟AKG的老一代耳机来比较一下的话,会觉得K371进步特别大。首先,这个头梁结构简单、轻巧而耐用,调整头梁的反馈感很精巧,整体做工十分对得起价格,在将Mini-XLR接口的耳机线插入耳机时发出的声音,甚至让我觉得这耳机十分高级,长时间佩戴的话也是一个非常舒服的体验,比起上一篇文章聊到的HD25的话,那就是一个跨时代的巨大进步。K371折叠起来的体积也可以方便地放进挎包里,这真的挺好的,考虑到Eagle老师信誓旦旦地说过K371BT(以K371为原型做的蓝牙版K371)插模拟耳机线也是一个声音,也许K371BT也是一个有购买价值的产品,哈曼做的蓝牙产品的蓝牙性能应该不用太担心,反正总会比歌德GW100这样的要好得多。

折叠起来的体积很小


精巧实用的Mini-XLR插头

K371受到老AKG爱好者的杯葛是很正常的,哈曼的AKG,与奥地利的AKG做出来的产品不是一拨受众,这太正常了。对于老AKG的爱好者来说,一只搭载梅花标的耳机发出这个声音,它上面仍然印着AKG的牌子,这就是不可原谅的,这就是所谓的“经历决定感知”。如果你觉得K500之前的AKG是Ture AKG,那这个显然就是Fake AKG。

不过这个很重要么?如果你有老AKG信仰的话,或许还挺重要的。

毕竟设计缺陷摆在这里,K371因此还不算是一个好耳机,也绝不会成为什么像甲壳虫汽车一样让时光镌刻几十年的Logo,但它与好耳机标准的距离,真的比很多耳机都要更加近,这次做不好的话,如果能真正吸取反馈总结经验教训,那下次就大概率能做得更好。

前面引用到了”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情“这句台词,如果说具体一点,也可以这么说:

卖身多次的AKG,大概率还要比固守传统的森海塞尔要更加幸运一点,更有可能能做出新时代用户喜欢的设备。

反正真的没什么东西是不可替代的,包括那些被誉为名人堂的老耳机们。




随着时间推移,我的评价和看法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想跟我交流的话,可以发邮件跟我聊聊,我这个ID身份的邮箱是:

欢迎来信。

标签组:[耳机] [哈曼] [hifi耳机] [akg

上一篇浅谈MMD K帧心得

下一篇八分钟带你了解c4d和ae的一些k帧小技巧和经验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