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英雄还是投机分子,《燃点》能让公众重新看待创业者吗?_墨菲

首页 > 娱乐 > 正文 2021-05-25

发表自话题:投机的利弊

原标题:悲情英雄还是投机分子,《燃点》能让公众重新看待创业者吗?

一部纪录中国第三代创业者生存状态的纪录片《燃点》最近悄然在影院上线,在纪录片的院线生存状态和艺术片待遇同等的当下,《燃点》将镜头对准的是受益于互联网传播的第三代创业明星,不可否认,本片的噱头——“耗时14个月,跟踪记录了当下最具话题度的14个创业公司创始人的创业历程”收获了一些关注,但这种关注更多局限在社交媒体的议论上,并没有真正引发观众进入影院观看的冲动,《燃点》上映几日票房只有四百万就是明证。这或许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们愿意关注创业者,但是又从来不想多认真地去看待创业所引发的种种问题。

对待创业公司的明星创业者,公众的态度向来简单粗暴。

有人将其看做是被命运戏弄的悲情英雄,他们从高峰赫然坠入低谷,在外界看来,这中间几乎没有任何的缓冲余地,这是平凡的上班族们终其一生都可能未曾有过的经历。所以在一部分人眼中,纵然功败垂成,他们依然是失落的项羽式英雄,因为他们曾经敢于去尝试和挑战,任何对他们的嘲讽、戏谑和评判在此时此刻(他们坠落的当下)都是如此的不合时宜,仿佛这是在玷污圣洁的仪式。

有人奉其为英雄的落幕,就有人谑其为小人的报应。墨菲定律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但这句话对那些彼时身处高光时刻的创业者而言并不适用,毕竟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物,他应该是充满希望和干劲、具备坚强的意志力的人物,墨菲定律这种“唱衰”式的语录是断然不能出现在他们的意识之内的。所以,当创业者对公众和媒体信誓旦旦许下的宏大愿景并没有实现时,一些人就站出来怒斥其为“骗子”“不负责任”,以至于似乎理所应当地怀疑他们的“创业动机”是投机、是套现。这是看笑话的心态,这种心态从创业者创业伊始就在这些看客心中开始培育了,待到事实既成,他们心中的愿景便开花结果。

然而一个创业者身上的特质,从来不会这么泾渭分明地对应以上两种态度的任何一种。不管是世俗主义的悲情英雄,还是丛林社会中的投机分子,一个人身上从来不应该被仅仅贴上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标签,他们所处的环境的复杂性在眼球时代的自媒体传播下被粗暴地扁平化了,扁平化所带来的是易于理解,不管你想从中获得的是廉价的感动还是鄙夷的嘲讽。

这里不再有具体的个人性格特质的思维活动观察、不再有身处资本洪流中的应变能力和利弊权衡的考量,也不再有他们创业各阶段时的成绩或失误的细致分析。正是缺乏足够的耐心和认真倾听的能力,才会让公众眼中的创业者变为一种颇为另类的标签化存在。

我想到了元旦时听一个朋友讲到的创业者故事。他是一名编剧,叫小郝,曾经在一个创业公司工作。他眼睁睁地见证了他的老板老金在错杂复杂的因素下最终走向破产清算的一幕幕。

老金是一个不知名的创业者,正是因为他的不知名,或许可以以此为切口,让公众尽量不带主观偏见地去切实理解“创业”和“创业者”的复杂性。让大家不再也非黑即白式的眼光去看待“创业神话”。

老金的公司是做网络剧开发与制作的,近些年来,随着《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精良制作的网剧播出,一大批创业公司都开始试水网剧制作,希望自己或许就是下一部网剧爆款的制造者,拿到更多的融资,成为下一个创富神话。

头发灰白、身材有些发胖、即将步入五十的老金倒并非是一个跟风者,几年前,老金公司主营业务还是运作一家短视频平台网站,网站聚合了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短视频,搞笑、恐怖、爱情、悬疑,题材多样。彼时的网络剧还只是五分钟的小短剧,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在碎片化的故事情景中插入几个博人一乐的笑点。

从两年前开始,老金开始谋划自己的事业版图,对公司未来的规划设定也逐渐清晰:做具备美剧品质的现象级网剧,革“中国电视剧”的命。在跟编剧团队开会时,老金喜欢痛陈中国电视剧的弊病:五十集的电视剧四十集注水戏,对白行动欠缺逻辑性,故事题材单一,人物不够丰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权力的游戏》和《绝命毒师》等经典美剧。老金似乎从不怀疑自己的公司会创造出一部堪比这类美剧品质的网剧来,他十分有自信地对编剧团队说,由他担任总编剧制作的网剧一经播出,一定会引发一场网剧革命。

他很快为自己选定了两个题材,推理与律政,作为公司研发的两个主要项目。在他的构想中,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他将推出一系列“职场英雄”,这些职场英雄就像“复仇者联盟”中的超英一样,在自己的职业战场上拥有巨大影响力,他们潇洒帅气,有着天才的专业能力,肩负着各自领域的神圣使命。与此同时,保温杯、T恤衫、游戏、漫画等各种衍生品也会在剧集发布前后相继推出。这种看起来似乎有些异想天开的版图构想,的确能够燃起一些初入职场、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内心的渴望:还有什么比创造一个新世界更加令人着迷吗?然而他们直到两年后才会知道,比起创造一个世界,如何首先在既定的世界里活下去才更重要。

在北京,有很多公共创业空间,提供廉价的租金,为那些刚刚获得天使轮融资,事业起步的创业者们提供暂时的栖居地。这些公司之间比邻而居,没有明显的物理边界。老金的公司就驻扎在这里。办公空间有两层,楼下入口处,是一间咖啡厅,咖啡厅里永远挤满了洽谈合作的人,置身其中,恍若一个嘈杂的菜市场,你无法听清人们在说些什么,却能听清某些人在适时拔高声调,骄傲地说出“即将融资两个亿”。随后,这个消息将会被这个创业空间的微信群广而告之,群内的其他创业者发来鼓掌或加油的表情包,以示祝贺。

不断的有公司进入这个喧哗热闹的办公空间,也不断有公司搬离这里——不是公司规模扩大,就是破产后灰溜溜离开。然而恐怕没有创业者在创业之初相信自己会是后者。老金公司旁边,是一家运营英语早教APP的机构,为了适应父母们的作息时间,客服加班成为常态,他们每天都为自己制定了远超其正常工作时间的业务量,客服们借助视频电话,一边为家长费劲唇舌地解释着产品的性能,一边还要时不时逗弄一下父母身边的孩子,夸他们聪明或漂亮。隔壁客服的说话声从来不会影响到老金在工位上正常工作,在项目运作之初,老金开始大规模为自己研发的两个项目招聘编剧团队。对于团队,老金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不希望他手下的编剧有成熟的编剧作品经验。他认为,那些成熟编剧的思维已经固化,很难再接纳新鲜的事物,思维也受到束缚,反倒是没有什么成熟作品的新编剧们,虽是白纸一张,在他的带领下,却会绽放出更多的可能性。

当后来这些年轻人纷纷离开,在一起谈论老金时,大都觉得老金给他们的第一印象还好,谈话充满热情,无拘无束,虽然已经是一个中年人,却没有任何领导的架子,你尽可以大胆发表自己也许不无幼稚的看法,而不必担心被讥讽。老金深信,编剧们在一起只有不断进行头脑风暴,才能拿出最佳的创意方案。

“老金说话时虽然带着认真,能听出他是真心这么想,但是内容本身却太不切实际了,连一个成熟的项目还没出来,就妄想着自己成为一个具备号召力的品牌”。朋友小郝说,“说那些真是夸夸其谈,没有任何价值。员工们只是表面上应和着老金,实际上根本就没往心里去。”但是老金的场总有人捧,那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就沉浸在对老金的崇拜中,他们认定老金就是那个改变世界的人。这些人在老金的公司统一被称为“责编”。

在与老金探讨剧本时,老金起初也让这些人开始参会,在大家畅所欲言发表看法时,老金非常希望听到他的粉丝们的意见,有时候这些粉丝们的意见甚至比他聘请的年轻编剧团队更能引起他的重视。这些粉丝们也乐于发表他们的见解,可是在小郝看来,这些人参会简直就是在浪费会议的时间,“他们根本没有接受过基本的剧作教育,也从来没有剧本创作的经验,提出的看法都很让人匪夷所思,可老金呢,却将其看成是脑洞大开。”

私下里,也有人曾经单独与老金聊过,希望他的责编粉丝不要去参加编剧会,这样七嘴八舌的议论除了让会议的时间成倍加长外,没有任何价值。老金却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觉得编剧浸入剧本太久,会成为“局内人”,眼界会被限制,如果这时候一些人以“观众”的角色加入到剧本创作的讨论中,一定会对剧本创作有莫大帮助。每当老金试图拿自己的那一套看似充满道理的理论去说服小郝时,他内心总会对老金翻起白眼。

剧本会的时间开始变得越来越长,很快,下午一点开始开会,要到凌晨一点才能够回家。一些编剧开始熬不住了,纷纷离职。离职的编剧多了起来,老金也开始担心这会给团队的士气造成影响,于是找留下来的每个编剧单独谈话,那些编剧们早已听腻的豪言壮语,按小郝的话来说,如“聒噪的蛙鸣声”在耳边再次响起。经过一轮的人事动荡,老金开始有点妥协,他不再让非编剧人员参与剧本讨论,只留下一个记录会议内容的责编。小郝还记得,自己当时天真地认为,以后他们将会顺利的进行剧本创作了。

几个编剧在完成故事大纲和人物小传后,开始创作剧本。然而经历数周,完成剧本创作的前几集后,老金在一次会议上却笑嘻嘻地说道,他要告诉大家一个震惊的消息,推翻故事大纲和人物小传,重新来过。编剧们面面相觑,老金告诉他们,如果有更完美的方案就要敢于舍弃旧的版本,而不要害怕推倒重来。自此,创作团队开始进入一个死循环:经常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收到老金发来的消息通知,让他们停下剧本创作,重新召集大家开会讨论故事人物新的可能性。就这样循环了十几次之后,一些年轻编剧终于撑不下去了。几个人告诉老金,如果还要这样一遍一遍继续推倒重来,那他们的合作关系也就终止。老金不是没想过,团队走了,要组合新的班底,要经历各种全新的磨合,沟通成本太高。于是,他终于敲定了故事大纲的最终版本。然而此时距离老金组建团队已经过去一年了。一年过去,他们从零开始。这对创业公司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

老金在参与剧本创作的同时,也在不断联系合作伙伴。投资人帮他牵线介绍了一家韩国电视台制作部门。韩国电视剧在东亚市场中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老金此时希望将公司开发的剧本销往韩国,这套网剧将制作“一中一韩”两个版本。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在看韩剧,他希望能够做到“反向输出”,让韩国人拍摄中国编剧的剧本。在他数次往返韩国的积极推进下,这项合作很快取得了进展,韩国班底请来了韩剧的知名导演,双方已打算在北京举办一场发布会,隆重公布这个消息。而老金也已将付给导演的百万定金准备好。

此时,中韩关系正经历紧张。身边有经验的人提醒老金,要不要跟韩国电视台合作的事情暂且放缓,然而一向乐观的老金认为,这件事情必然不会影响到商务层面的合作。

签约在一家酒店举行,来了几个新媒体记者。那天,一向只穿POLO衫的老金换上了一套崭新的黑色西装,西装里的白衬衫将老金本来就极短的脖子遮的严严实实的。在签约仪式过后的合影留念中,照片上的老金像是在缩着脖子一样。

戏剧性的是,签约过后第二天,老金收到消息,很多合拍的中韩影视项目因萨德危机都暂停了。而他预付给导演的百万定金刚刚打到对方账户上。

就这样,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反复折腾后,老金终于开始撑不住了,团队里大批人开始离职,老金四处找投资却一无所获,终于连创业空间的租金都快支付不起了,自己一个人苦撑了几个月后,终于决定变卖公司的财产,支付创业空间那为数不多的房租。而现在,据说他已经和投资人商量,开始走清算破产的程序了。

看,创业的故事从来都不简单,小郝说他从来没有觉得老金是投机分子,他觉得他真的有创业激情,有着长远的目标规划的人,但他也真的是在执行的各个环节上做出了非常错误的判断,而他的执拗、任性以及不可避免的虚荣心也让一家创业公司错过了太多良好的时机。这些褒贬评判客观吗,也未必,但是起码做到了尽量全面地看待这位创业者。

创业,不深入腹地,从来都难以看清楚。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专栏获取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组:[创业

上一篇人民币升值及贬值的各自的优缺点

下一篇最牛私募实盘交易感悟:真理到底在谁手里?善弈者,通盘无妙手_市场

相关阅读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

热门阅读